陪她们到最后一天
——一个贫困家庭与一对连体女婴的故事
□文/涛涛 杰杰
小水沟旁捡回了连体女婴
“喂——,快去看哪,有人扔了一对怪胎,肚子连着肚子哩……”2000年4月12日上午,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在河南省永城市传开:在城关镇南园村向西约半公里的一条小水沟旁,人们发现了一对被遗弃的连着肚子的女婴。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引来许多好奇的人们前往观看。步行的,骑自行车的,甚至还有开小轿车的,几百号人把一条小水沟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怪胎”到底咋个连法?伸长了脖子的人们向前挤着以求看个究竟。
是一对胸腹相连的女婴。小褥子已被人解开,女婴满脸是血,脐带湿漉漉的,看来被扔在这里还没有多久。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儿不停地把土块扔向婴儿,“怪胎”已被砸得血淋淋的。
下午3时许,一位50来岁的妇女挤出人群,在人们惊诧的目光包围中,上前抱走了奄奄一息的弃婴。她叫邸光华,今年53岁,是城关镇的居民。
半个小时后,邸光华把婴儿抱回了家。先打来一盆温水,将两个孩子身上脸上的血水冲洗干净。孩子身上有好几个伤口,开诊所的女儿李琳取来药水,给孩子抹上。两个婴儿的小嘴一张一合,看样子是饿极了,邸光华赶紧上街买来奶粉,冲好后给孩子喂下。孩子贪婪地喝完奶水后,闭上眼睛,头抵着头、脸贴着脸同时睡着了。
捡了怪胎在家养着,多不吉利!乡亲们议论纷纷。邸光华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不管咋说,这可是两个活生生的小生命啊!她决定养下这两个苦命的孩子,可抬头望一望自己的家,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清贫的家徒有四壁,每年都靠居委会救济。家庭的苦难历史,说来话长。1958年,在永城教书的父母被打成右派,11岁的邸光华跟着父母被下放到安徽砀山的农村。几年后,她结婚了,丈夫李振山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1982年,父母被平反,已有一个女儿的她和丈夫回到永城,不料丈夫的户口迁出后一直未能落在永城,结果弄得4个孩子至今没有户口,连责任田都分不上。20多年来,夫妻俩就靠卖手艺为生,每天天不亮,二人就拉着一辆破架子车,装上风箱、火炉子上路了,沿街吆喝着给人焊锅底、烧铸铝勺,一天下来也能挣个十来块钱,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如今,女儿出嫁后开了一个小诊所;大儿子李超结婚后在街上蹬人力三轮车;小儿子李生初中刚毕业就出外打工去了;二儿子李宝虽说上了“大学”(商丘市淮海卫校),但至今仍欠着学校2000元学费……
邸光华知道,对于她这样一个穷家,要想抚养一对弃婴绝非易事。晚上,丈夫回来了,她吞吞吐吐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丈夫毫不犹豫地说:“咱养下吧,孩子怪可怜的。”“可今后——”“今后手艺活我一个人包了,你就放心养孩子吧。”丈夫打断了妻子的话。
孩子被留了下来。由于女儿和大儿子已经成家,二儿子和三儿子一个上学一个在外打工,所以照管婴儿的事自然落在邸光华一个人身上。
远赴安徽买回了两头奶牛
邸光华称了一下两个孩子的体重,竟还不到7斤,看样子以后要多喂些奶水增加营养才行。听人说米粉比奶粉更有营养,她不断地买些米粉回来。
仅仅过了两个月,两个小家伙已有明显的区别:一个脑袋大一些,吃得多,活泼好动;另一个是小脑袋,吃得少,乖巧文静。邸光华就给脑袋大些的取名大宝,小些的叫小宝。大宝小宝似乎很善解人意,吃饱之后,一点也不哭闹。惟一使人作难的是做衣服,因为衣服要做成连襟的,一件衣服要供两个人穿。每次做衣服前,邸光华都要拿把尺子,在两个小家伙儿身上比量半天。
2000年8月,孩子的体重已经增加了3斤多,饭量也在增大,大宝一次最多能喝1斤奶水。还有,她们的“性格”也已初显端倪:大宝性急而且有些霸道,每次奶水得由她先喝,喝饱了才让给妹妹,否则,她便哭叫不止。小宝可不像姐姐那样,很有“耐心”而且还很“文静”,从不和姐姐争抢。
虽然大宝小宝体重有了增加,但与正常的孩子相比,她们还是太瘦太弱,邸光华发愁了,孩子身体这么差,仅靠喝奶粉、米粉,营养跟不上啊!
7月的一天下午,丈夫从外面回来,兴冲冲地对她说:“今天我给一户人家灼勺子时,婆娘刚生了孩子,奶水不够吃,人家专门买了两头奶牛挤奶喂小孩儿,要不咱也买上两头,给孩子喝牛奶可比这奶粉强啊!”
一句话乐坏了邸光华,夫妇二人当即商定买牛。但奶牛并不好买。李振山四处打听,费了一番波折才联系到安徽毫州的一家养牛户有两头牛愿意卖,要价1.4万元。
一家人赶紧筹钱。夫妻俩没日没夜地跑东家串西家借钱,女儿拿出了仅有的2000元积蓄,小儿子邮来了300元。看到爹娘疲惫不堪的样子,女儿心里不是滋味,又从同学那里借了3000元。最后把钱汇在一起,也才7000元,剩下的7000元到哪里去找?家里还有10头小猪崽,但还没长大,卖不了多少钱啊!思来想去,李振山最后一狠心,借了7000元利息高达二分五的高利贷。
8月18日,李振山怀揣巨款,与放假回家的儿子李宝奔赴安徽毫州,不料牛的主人突然反悔,怎奈李振山说尽好话,人家就是不卖。
父子俩返回永城,5天后带上连体婴儿二上亳州。在牛的主人面前,李振山抱着孩子声泪俱下:“你们不可怜俺,总该可怜这两个从臭水沟捡来的孩子吧……”
牛终于被牵回了永城,可牛棚建在什么地方?自家没有责任田,李振山不得不租下别人一块儿麦田搭建牛棚,“租金”则是每年给人家300斤小麦。300斤小麦,对于一个每年都需要居委会救济的贫困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建牛棚需要一笔资金,李振山又东借西凑2000元,用砖垒了一个近百平方米的牛棚。
李振山和儿子李宝也把“家”搬进了牛棚。床铺与牛圈相距很近,门口是火炉子及锅碗瓢盆等餐具,父子俩住在牛棚吃在牛棚。
9月1日,李宝开学,该读二年级了。家里实在拿不出2000元的学费了,李宝对父母说想休学一年,不仅因为这样可以缓交学费,而且他想利用这一年休学的时间,陪父母一起外出联系医院,给大宝小宝做手术。父母说啥也不同意,但借遍亲友还没筹到500元钱。李宝一个人来到学校,含着泪水递给老师一份申请,请求休学。他把连体女婴的事向学校作了如实汇报,学校同意了他的请求。
从此,18岁的李宝离开了学校,住进了昏暗潮湿的牛棚,父亲出外割草,他就在棚里喂牛、挤奶、做饭……
专家断言“最多还能活半年!”
孩子在茁壮成长,大宝越来越顽皮,两只小手经常在妹妹脸上乱抓,稍不注意,小宝的脸就会被抓破,流出血来。两个孩子连在一起越来越不方便了,一家人经过商议,决定外出求医,给孩子做手术。
2000年10月中旬,邸光华与儿子李宝抱着孩子来到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向院方讲述了孩子的悲惨身世及目前的经济困境。院方听后深表同情,免费给孩子做了核磁共振和CT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的肺、胃、肠道等器官各自完整,肝脏相连。院方说,目前连体婴儿分离手术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该院木具备为孩子动手术的条件。
10月21日,当地媒体获悉邸光华一家人的义举后,在报纸上呼吁社会各界献上一分爱心,共同拯救这一对可爱的小生灵。社会各界纷纷解囊相助,永城市卫生局等自发捐款近4000元。
大宝小宝的病情上了互联网。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获知情况后,认为该院具备为孩子做分体手术的条件,很快成立了特别医疗救护小组,准备在适当时候免费为孩子实施分体手术。
11月6日,河医大三附院的救护车开赴永城。省里来人免费给孩子做检查来了,邸光华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专家们说,孩子有明显缺氧缺钙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护,过不了多久就可能因呼吸衰竭和出现并发症而夭折。
邸光华跟着医护人员来到郑州。大宝小宝被送进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由护士专门照顾。医院专门成立了特别会诊团,会诊团包括来自上海儿童心脏中心的两名博士生导师和十几位省内的一流专家。
出于医学上的考虑,医院允许邸光华每周只能探望孩子一次。每次抱起大宝小宝,她就一遍又一遍地祈祷:“宝宝,你们快分开了,今后再也不会受罪了……”
等待,焦急的等待,漫长的等待。
12月4日,大宝小宝来郑州的第28天,会诊团的专家经过反复检查后确诊:连体婴儿共用一个心脏,且这颗心脏先天畸形,只有一个心室腔,同时两人血液循环连成一体,血液流向极为复杂,如果进行分离手术,就意味着切断她们的血液循环,导致双双死亡。专家们认定,连体婴儿已不存在接受手术的可能,并推测她们最多还有半年的存活时间。
邸光华呆了,孩子不能做手术!孩子最多只能活半年!从温暖的病房抱出大宝小宝,她默默无语,28个白天和黑夜的苦苦煎熬,等来的竟是这样一个结果。
12月6日,回到永城的邸光华闷闷不乐。该吃饭了,她还冲着熟睡的婴儿发呆,她不相信好端端的两个小生命真的就只剩下半年的存活时间。
晚上,一家人围绕孩子的话题展开了讨论。通红的炉火映着李振山紫红的脸,他是家里的顶梁柱。猛抽了一口烟,他看了一下妻子和儿女:“不管咋样,孩子能活多长时间咱就要养多长时间。吃苦受累咱不怕,这么多年啥事不都挺过来了吗?”
邸光华继续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然而,随着大宝小宝一天天长大,两个小家伙生活规律不同,照顾的难度越来越大,她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丈夫和儿子吃住在北边的牛棚里,小儿子在外打工,家里就剩她一个人,做饭洗衣看孩子,实在忙不过来。女儿李琳提出在她的诊所对面租一间房子,这样可以抽空与母亲一起照顾孩子。邸光华答应了。
这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月租金50元。邸光华在屋内摆下一张床、一个柜子和一张破沙发。沙发的弹簧断了几根,一坐上去就吱吱作响,这下可好,破沙发倒成了孩子的“临时摇篮”。小屋的窗户很大,没有玻璃,冷风直往里灌,邸光华找了块塑料布,用钉子钉上,但又不敢钉得太严实,因为屋内烧着煤炉,必须保持通风,以防煤气中毒。
爱心陪护她们的生命全程
从郑州刚回来那阵子,孩子出奇地瘦,急得邸光华抱着孩子团团转,医院喂的那些东西她连名字都叫不出,她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孩子多喝些牛奶。
孩子很争气,一天竟能喝上5斤奶水。大宝变得越来越调皮,一看见奶水就伸长了脖子,小脑袋不停地摇晃。此时,若不把奶头先送到她嘴里,小家伙肯定要哇哇大哭。小宝还是以前的老样子,很文静地等着姐姐吃饱喝足。但可气的是,姐姐吃饱了,仍然咬着奶头玩弄,不让妹妹吃!一旦拔出奶头,她就哭个没完没了,并用两只小手在妹妹脸上乱抓。邸光华急得赶紧放下奶瓶:“抓不得呀,小祖宗,你们俩是一条命呀,一个受伤,另一个也要跟着受罪啊!”
两个小家伙儿慢慢胖了起来。2001年1月1日,放到磅上一称,比从医院回来时还重了1斤呢。
吃饱后的两个孩子最乖巧。大宝是个“人来疯”,一逗就乐,小嘴巴一咧,3颗小白牙就露了出来,煞惹人爱。小宝可就“深沉”多了,无论怎样逗,就是瞪着一双大眼睛不给一点笑容。大宝小宝虽性格各异,但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不允许别人说她们的“坏话”。采访中,邸光华不止一次告诉记者,有时她故意板着脸逗她们:“大宝和小宝,丢了没人要,饿上三四天,肚子咕咕叫……”大宝就会斜着眼睛噘着小嘴巴看人,小宝也歪着脑袋皱着眉以示“抗议”。
两个小家伙儿的睡眠时间不一致,往往是一个睡一个醒,有时候这个刚刚睡下,那个却又醒来。每个夜晚邸光华都要起来三四次,抱着孩子在小屋里转圈。
2001年1月23日,除夕。雪花漫天飞舞,家家户户都围坐在一起吃饺子看电视。小屋内没有电视,邸光华吃着女儿送来的饺子,听着窗外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与大宝小宝说着话:“过年了,你俩又长一岁喽……”
一个小时前,邸光华“赶走”了女儿、女婿、大儿子和儿媳,让孩子们回家看春节联欢晚会去了。
几里外的牛棚里,冷得如同冰窖,李振山和二子李宝哆嗦着睡不着,干脆都爬了起来,围着火炉取暖。父亲抽着烟,又提起那个不知已经问过多少次的问题:“宝儿,你说这俩娃子真的不能手术了?”父亲问。儿子“嗯”了一声。“你说真只剩下半年的时间了?”父亲接着问。儿子又“嗯”了一声。“唉,多可怜的俩娃呀!”父亲叹了口气,不再发问,抽着闷烟,听牛反刍的声音在咫尺之隔的地方回响……
几个月来,父子俩昼夜守在牛棚,棚里没有电,夜晚点上蜡烛照明,摇曳的烛光里,父子俩一边铡草,一边叹气:“唉,孩子咋会就剩下半年时间呢……”
有人劝李振山,别再折腾了,赶紧把牛卖掉还债过安稳日子吧!他咬着牙摇了摇头。还有不少人愿出高价买下两头奶牛,都被他一口回绝:“只要孩子还能在世上活一天,这两头牛的奶水就让她们吃一天!”
没有人能说得清,李家父子在这两头牛身上花费了多少心血。
牛爱吃红萝卜,爱吃大白菜,还吃玉米,每天两头牛要吃掉20多斤饲料。每次挤奶时,看见白哗哗热乎乎的奶水流进瓶里,李宝心里就充满了喜悦,然后骑车去给孩子送奶。娘住的地方离牛棚大约有5里多路,他每天都在这段路上往返奔波。
阳春三月,记者来到永城。牛棚里,李宝正给牛喂红萝卜,两头奶牛吃得又肥又壮。李宝兴奋地告诉记者,不知为啥,牛现在产的奶比过去多了一些,每天能挤出十几斤呢!大宝小宝吃不完,还能卖掉一部分,换些钱正好够买饲料了。
李振山不在牛棚,他到十几里外的地方给牛买草去了,估计到天黑才能回来。
记者来到邸光华租住的小屋。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大宝小宝侧着脑袋,黑黑的眸子清澈明亮,似乎正在打量着这个充满爱心的世界。邸光华眉飞色舞地说,孩子目前很健康,吃得挺多,一点也没有“最多只能活半年”的迹象。她的双手,轻轻抚摸着大宝小宝的脑袋:“再过一个月,大宝小宝该过周岁了,俺要摆上十几桌,把亲戚邻居都请来……”
图片说明:①邸光华与大宝小宝②李宝休学后的主要任务是喂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