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30日

陕西工人报社会经纬·憩心亭 陪她们到最后一天 竹殇 《绿染人生》序 伟大不属于刘胡兰 海滩 下着雨 嗯哼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社会经纬·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经纬·憩心亭
04

竹殇

散文 □文/青生

三峡竹多,屋前屋后皆种竹,可挡风雨,给人以安宁,可编篓席,给人以实用、走进竹林,清风习习,竹竹叶沙沙,阳光闪烁着碎金,像走进一首诗,一首歌。如果随着白云,飘进三峡深处,只见竹的山,竹的谷、竹的沟、竹的峰,八百里竹海,八百里绿玉,八百里晶莹。楠竹、慈竹、金竹、斑竹,从山下一直长到两千米以上,葱绿直逼天际。绿竹中,白云飘逸,清泉侧出,雀鸟欢飞,山歌辽长,令人心旷神怡,更令人浮想联翩……

晋代《竹谱》说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既非奇珍,亦非凡俗……”认为竹超越于既成规范,美在自成一格。

中国文人都爱竹。王羲之之子曾说:“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此君竟成了竹的别名。苏轼感情更投入,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无肉则瘦,居无竹则俗。”郑板桥则曰:“竹之褒扬处,在于它不开花,不招蜂引蝶。”所以他有茅屋两间,南面皆种竹。石涛画竹爱画竹节,认为竹所以耐风霜,挺直向上,皆因有竹节坚强支撑,“节”乃竹之真髓……

可见文人爱竹,都超越了竹的自然属性,而溶入了一种人文精神,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归纳之,竹不招蜂引蝶,清高自卓;竹笔直向上,腾挪云霄;竹刚正不阿,骨节实直;竹空心虚心,可容万物;竹四季长青,不趋炎附势……竹站在春之湄,石之间,水之边,与白云为伴,与明月为友,“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苏辙《墨竹赋》)。即使一棵尺多高的嫩笋,亦可顶起椅子大的石头,生命力度可谓强矣。诗云:

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

一生清高清风里,绿竹风姿誉古今。

但世上美丽的东西似乎总伴随着悲剧。

君见过三峡深处一些小造纸厂么?那里与世隔绝,设备简陋,满地肮脏,臭气熏天。歪斜的茅屋中,走出一些愚人,蓬头垢面,一脸眼屎,每天霍霍磨刀上山砍竹。刀锋快,小竹一刀就断了。砍大竹则左三刀,右三刀,一扳一摇,也断了。竹流泪,晶莹,但砍刀不相信眼泪,横扫千竹如剃发。一山一山的绿竹全倒了。被绳捆索绑,拖下山,码成垛,暴晒九天,雨淋九天,又挖一个大坑,把竹放进去、灌水,倒生石灰,白水翻滚,白烟腾腾,只听毕毕剥剥响,竹在呻吟,骨断节裂。又捞起来,用石砸成丝丝,还不解气,再用石杵捣,捣成浆,最后放进一个丑陋机器里搅拌、挤压,七整八整,终于变成了火纸。火纸低劣,不能写字,不能画画,主要用来作烧坟纸,祭奠死人的灵魂。比如某贪官死了,某窃贼死了,在他们的坟前,也烧这种纸。纸灰飘飘,像三峡的黑蝴蝶,很忧郁,寻不着自己的魂魄,也有人用它来作手纸,擦鼻涕,揉成一团,扔进污浊里,引一些苍蝇追逐,谁还知道它就是清高自卓的绿竹呢?

竹砍光了,山经不起风吹雨打,轰然倒塌,水土流失,阻塞河道,冲毁桥梁,连造纸厂也被冲垮了一半。愚人们又跪拜在地,叩头向天,大量烧火纸,乞求神灵保佑。想来很有些讽刺意味,不过这讽刺里没有幽默,只有血和泪。

其实竹是开花的,不过百年难遇,竹开花,是年必大旱。科学家说,竹能预知大旱,开花是保留生命种子。开花后竹全死,大旱后又重生。可见竹不惧大自然的大灾难,但它惧怕愚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