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奋进 在改革中发展
——记陕西省商洛农业学校
陕西省商洛农业学校创办于1959年,是商洛地区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农业中专学校。学校占地90余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教学设施配套齐全。设有农、林、牧、土管、农经等十一个专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电大联办本科、专科自考辅导站和注册视听生教学点,形成了集普通中专、本专科函授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现有教职工157人,其中高级讲师20名,讲师30名,助讲34名;在校中专生855人,自考函授学员460余人。
自1998年我省中专招生并轨改革以来,面对招生难,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加之,学校底子薄,基础差,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但以党委书记、校长崔桂玲为首的党政一班人,不畏困难,带领全校教职工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审时度势,开拓奋进,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氛围。遵循教育规律,狠抓人才质量,努力体现职教特点,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进行模块教学试点,推行多证考核制度,促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不断提高。
在崔桂玲同志等一班人的领导下,学校主动适应新形势办学特点及要求,积极面对招生并轨改革的挑战,把教书育人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改革老专业,增设新专业,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使学校专业设置由农、林、牧三个传统专业增加到目前的农、林、牧、农经、土管等十一个专业,扩大了服务面和增强办学的服务功能。
在崔桂玲同志的极力倡导下,学校合理使用有限资金,加大了办学硬件投入,完善和组建了电教室、微机室及会计模拟室,加速学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并且注重和加强师资培养和学科建设,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并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参观学习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知识信息,拓宽学术视野,提高教师整体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同时,实施校园形象工程,努力搞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新建办公楼、更换办公桌椅,装配会议室,促使校园面貌大为改观,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大力发展校办产业是增强办学实力的有效措施,在崔桂玲同志的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调研决定开发利用张村旧址实验农场;试办了校办工厂,修建了蔬菜大棚,以产促教,产学结合。他们十分关心职工生活,想方设法改善职工住房及福利待遇,极大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学生就业问题上,党政一班人坚持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求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条件下新的就业途径,为此,成立了专门机构,收集就业信息,派员认真考察就业单位,近几年共推荐学生就业400余人,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四十多年来,商洛学校以“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为校训,严格治校,硕果累累,累积培养了30届4216名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他们遍及省内外、区内外,其中不少毕业生已是地、县、乡镇行政领导和获得中、高职称的业务骨干,堪称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摇篮。
近年来,商洛农校在崔桂玲同志的带领下,学校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区农业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团委1999年被团省委授予“红旗团委”称号,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工作也多次受到表彰。2001校党委书记、校长崔桂玲同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面对新的世纪,机遇和挑战并存,以崔桂玲同志为首的一班人决心带领全校教职工再接再励,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主动适应招生并轨后办学的新形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力争把学校办成合格的中专学校再创新的业绩。 (段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