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06日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豆芽趣话

□文/朱丽静

豆芽,即用黄豆、绿豆浸发的一种蔬菜。其形态优美,水嫩晶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佳蔬。用豆芽做菜,吃法随意,清炒、凉拌、做汤皆宜。民间关于豆芽还有一些有趣的称谓,因其长一寸,所以被叫做“称(寸)心如意菜”。

豆芽在今天是寻常食物,而在明代以前则是“七夕”节时祈子的物品。我园在汉代时,就有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之俗。从唐代起,妇女便在“七夕”乞求神佑,早生贵子。到宋代,最为盛行的祈子方式就是种豆芽。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每逢“七夕”,东京(今开封)人“以绿豆、小豆、小麦于净化瓷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北宋时,豆芽主要用于妇女的“七夕”乞巧。豆芽的制作方法和今天的生豆芽有所不同。一般是在“七夕”前十日,以水浸绿豆或豌豆,日一二回易水,芽渐至五六寸许,谓之生花盆儿,亦可以为俎(祭器)。”

到了明代,豆芽已被人们普遍食用,其制作方法也和现代基本相似了。明代诗人陈嶷的《豆芽赋》云:“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于污泥,根不资于扶植,金芽雨长,珠蕤双粒,匪绿匪青,不丹不赤,白龙之须,春蚕之蛰。虽獭风急雨,不减其芳;重露严霜,不调其实。物美而价廉,众知而易识。”在明代已出现以制作和贩卖豆芽为生的作坊和商贩。明代的徐渭,曾为他的一个靠卖豆芽为生的朋友写过一副奇特的对联,联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前联的意思是豆芽的售价快点涨,涨得越贵越好;后联的意思是制作的豆芽快快长,长得越长越好。

清代以后,豆芽作为菜肴已进入宫廷和大饭店,菜肴的品种日益增多。在我国菜谱中不乏用豆芽制成的高档菜肴。我国的豆芽菜已传往欧美,它和豆腐一样被誉为中国菜的象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