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13日
维权之页
03

西安大洋乳胶制品厂属拆迁单位,安置地三面为田地,唯一的通道也因相邻单位扩建而即将被堵死,大洋厂焦急万分——

我们何时才能“突围”

西安大洋乳胶制品厂是一家以安置残疾人为主的民营企业,1999年7月为支持“城运会”的顺利召开,与西安市未央区建设局、张家堡街道办签订了拆迁协议。然而麻烦接踵而至,先是通过法律途径才落实了土地及部分补偿款;土地到手之后,却是无水无电无道路,再加上土地证未及时拿到,直接影响基建工作;而闲置两年的进口设备已严重锈蚀,给调试运行带来了极大困难。大洋厂职工已两年没拿一分钱工资了,他们希望尽快将道路问题解决,给残疾职工创造一些生存条件。

记者了解到,1983年大洋厂投资2000余万元从美国购进一批生产线,投产后年创收2000余万。1999年7月17日,为支持四城会,该厂按照西安市政府统一规划与未央区建设局、张家堡街道办签订了拆迁协议,约定以198万包死补偿费,费用在搬完后三日内落实。大洋厂在7月25日前全部搬走,每迟一天罚金10万元,协议同时约定对大洋厂原有的9.475亩厂地实行等价产权调换。

但是搬完设备后,约定给付198万的补偿金只给了98万,答应半个月划拨的土地近一年没着落。无奈之下大洋厂一纸诉状将未央区建设局、张家堡街道办告上法庭。2000年4月5日,未央区法院判令拆迁方付清补偿款100万元,3个月内对占用大洋厂9.475亩地给予等价调换。

2000年10月,盼了一年多的大洋人终于得到了土地,他们准备动工兴建厂房。可是筹划过程中却发现缺水、无电也没进出道路。该厂厂长程迁告诉记者:“没水可以花钱买农民的水,没电,我们花9万元通电,可路该怎么通呢?”

在工地现场记者看到一条土路从大洋厂相邻的单位围墙内穿过。据了解,这条路是眼下唯一的通道,可相邻单位近期也要搞基建,这条路将被堵死。大洋厂临时办公室则是另外一番场景,十几个留守人员中一部分负责讨要土地证,一部分负责基建,都是心急如焚。程迁厂长说,100多名工人只能息岗在家。其中包括87名残疾人,职工们大都活得艰难。另外马来西亚一家合作公司也将来视察签约,如果没路怎能不影响人家跟自己的合作?

带着如大洋人一样的焦灼,记者来到未央区政府。主管此事的杨书民副区长介绍说,考虑到大洋厂残疾人多,区政府为落实其厂房及补偿金已尽了最大努力。对于土地证问题,区建设局正在上报解决。而出口问题,西安市规划局已在大洋厂南邻规划了一条20米宽的路,目前已征用了10米宽的地皮,可尽快修一条简易路缓解一下燃眉之急。

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考虑到大洋厂所面临的难题,给企业生存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本报记者 宋宗合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