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军代表与四个人的学校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西安军代局驻八四五厂陆军代表室了解到了户县太平乡紫峪小学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就在这天,军代室党支部做出决定:军代室从此支付紫峪村小学所有学生的学杂费。
五年来,军代室每年“六一”和“教师节”都派专人走访慰问。他们总是在孩子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并郑重承诺:只要从该小学毕业的学生,只要他们能考上中学、大学,军代室将一直包揽他们的学费。
室领导认为:不仅要给山区小学输血,更重要的是给他们造血。从1998年起,他们结合山区特点,为孩子们每人买了一只小羊羔,小羊羔长大后卖了钱,弥补了孩子们的生活费用。四年级学生石冲家里的牛死了,经济来源也因此断了,军代室闻知后立即花了2300元买了一头怀孕的母牛,连夜将牛赶到石冲家……,将心比心,山区的乡亲们也像走亲戚一样,不时的给军代室的“恩人”送去了山里的土特产。
本报今年4月11日二版头条《四个人的学校》报道了紫峪小学的故事。几天前,罗老师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军代室的同志要借暑假接孩子们到城里玩,她特意走了几十里山路做了一面锦旗,借此机会送给军代室的同志。
7月7日一大早,军代室的五位同志驱车来到紫峪小学,将三个孩子接进县城,带他们游览了惠安湖,参观了八四五厂兵器试验厂,还带他们看了厂子弟小学的校舍和学习环境。总代表韩响城对记者说:在帮助这些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无时无刻地不在受到教育,不管将来学校发生什么变故,我们对这些孩子帮助不会停止,直到他们读到中学、大学……
本报记者 景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