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09日
维权之页
03

也说“一刀切”

近几年,一些企业在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过程中,习惯于用一刀切的做法。比如“45岁一刀切”、“学历不达标一刀切”、“农民合同工一刀切”等等。作为一种简单省事的裁人手段,一刀切被一些企业领导频频使用。

一刀切,顾名思义,也就是杠杠内的一个不留,干净利索。但透过这种表面的合理成分,不难看出其中的弊端,或许这一刀“切”下去的有不少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等。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正处于事业的“旺季”,正是出成绩出成果的时候,如果无端被一刀“切”掉,被剥夺工作的权利,创造的权利,那么企业靠什么发展,改革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从另一个角度讲,家庭和家庭又不一样,职工个人情况也不一样,有的被“切”下来也许照样生活得很好,甚至能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的被“切”下来很可能就被推向灾难的深渊,这也是一些企业困难职工逐年增多的一个原因。

一刀切之所以被频频使用,其主要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伤害了职工对企业的感情,损害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搞乱了职工的思想,混淆了是非观念,有百害而无一利。

丢弃一刀切,正确执行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竞争上岗,还职工自主权,才能使国企改革稳步发展。

■吕长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