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11月14日
综合新闻
02

中国保险业直面入世成竹在胸

中国保险市场被称为“全球最后一块保险蛋糕”,国外的保险公司早已是趋之若鹜。有人曾打比方说,中国的保险公司与外资同行间展开竞争,如同“大象”与“蚂蚁”的较量。直面入世带来的这种较量,我们的保险业想些什么,又在做些什么呢?站在业内的角度,中国保监会西安办公室的毋育生主任,谈得津津有味。

挑战与机遇并存,这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形成的清醒认识。加入WTO,正是我国保险业借鉴、吸收、消化国际保险业先进管理制度和技术、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接轨的良机。入世后,我们必须遵守国际市场规则和运行方式,建立健全与国际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同时更应正视与外资保险业的差距。他们大多具有一、二百年的发展历史,起步早、规模大、资金积累厚实,单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资产就超过1000亿美元,而我国整个保险行业的总资产加起来也不过3374亿元人民币,其资本实力着实令人侧目相看。入世后的一系列挑战,对于年轻的中国保险公司来说,冲击与压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面对外资保险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管理经验,我国在旷日持久的入世谈判中就开放保险市场的时间、审批程序、价格因素等都有一些安排。首先,是对外国保险企业进入形式和合资比例有所限制。对外国非寿险公司,加入时允许在华设立分公司或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外资比例可达51%,加入后2年内允许设立独资子公司;对外国寿险公司,加入时允许设立合资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50%,外方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其次,是对地域和开放时间的限制。加入时开放上海、广州、大连、深圳、佛山5地;加入2年内,开放北京、成都、重庆、福州等10地;加入3年内取消地域限制。此外,还对其在国内的业务范围有严格界定。这些对外开放的基本承诺,在一定程度上对外资保险业的扩展都有抑制作用,使其在短时间内难以对中国保险公司构成太强的威胁。

而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实现与国际接轨,尽快解决克服发展所面临的非经济因素的困扰、法律环境的不完善以及企业信誉、服务水平低等主要问题。还有就是加快改革步伐,实施国际化战略,改革现行不适应WTO规矩的一切制度、政策、模式和运行机制。也只有这样,中国保险业才能在有限的缓冲时间和空间内占据主动地位,进而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报记者 李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