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广告市场呼唤建立信用机制
据新华社电 广告原本是企业让消费者了解自己产品、服务的一种传播方式。可最近几年,不少广告却让消费者难以放心。混淆概念、言过其实的虚假广告屡见不鲜。业内人士认为,广告市场建立信用机制已刻不容缓。
不久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局对南宁市7家主要媒体进行了一次广告检测,结果发现,涉嫌违法违规的广告超过广告总量的40%,有的媒体广告合格率不到30%,最高合格率仅为80%。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广告违法行为一般有两种:一是夸大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特点、效果,误导消费者。这类广告大多集中在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和房地产等行业;二是利用“致富信息”进行诈骗活动,发布养殖、加工承揽、科技成果转让等广告,设置圈套招引客户,利用高价回收合同进行诈骗。
南宁市工商局广告科科长石神说:“有些媒体为赚取广告费用,忽视了对广告内容的审查,担心如果不按广告主的要求刊播虚假广告,就会失去客户。个别媒体除了违法医疗广告,几乎拉不到其他广告。”这些违法广告主改变了广告审批单位出具的格式化证明,而广告代理机构和发布者也没有按规定对广告进行严格审查。
业内人士认为,违法广告不但给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和人身伤害,而且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由于人们对广告的信用产生怀疑,广告业的长远发展受到影响。刊播违法广告的媒体无异于饮鸩止渴,人们从不相信广告,进而对新闻报道产生怀疑,直接影响了视新闻真实为生命的媒体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