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12月06日
维权之页
03

困难企业出现突击化提前办退现象

有关负责人讲:此举于国于民皆不利

近日,咸阳等橡胶厂职工张振国正思量一件事,考虑到自己已56岁了,且负有九级伤残,待岗多年却拿极少生活费,有时甚至一分钱拿不上,所以他想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但不知这样划算不划算。

据了解,我省不少困难企业职工都想办理提前退休,且有集中突击之势。有些不符合条件的职工甚至想通过私改档案、办假身份证等手段办理提前退休。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办理提前退休尤其是今年突击化办理提前退休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困难企业。由于改制分流或经营不善,部分企业的在职人员甚至多年领不到一分钱工资,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计,有的企业甚至停产或破产,加上今年执行国家规定的下岗向失业并轨的举措,因此职工们想早入“安全网”确保生活稳定,还可多领几年养老金,另一方面有些企业也认为职工提前退休对企业而言是“减负”,因此支持职工退休,甚至为职工想提前退休修改档案提供方便。

这位负责人说,职工一涌而上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是有悖于国家法规的,这一行为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并使大量基金流失,另外也损害了职工本身的劳动权益。

那么提前退休究竟合不合算呢?按照我国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退休后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多少,如果通过各种手段提前退休,基本养老金要相应减发,所享受的相对养老金就比正常退休的人员要低,而这种差距一直持续到死亡。

据了解,针对这一现象,社保经办部门将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审批关,对于弄虚做假者,将被处以罚款或停发养老金。

然而不管合不合算,职工们顾不了那么多。一位职工说,企业面临改制,不知改成什么样,自己年龄大了,早退休可以少一些波动,少一些就少吧,总比没饭吃强。

看来,面对养老保险基金压力与职工生存压力,社会保障工作还需作出相应对策。

■本报记者 宋宗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