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一名下岗职工推向社会”
□文/袁先梯
据《四川工人报》(4月25日)载文称:铁道部贵阳车辆厂坚持靠发展自我消化富余人员,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全厂828名主业分流人员,已有823名及时得到转岗安置,还有5名正在接受转岗培训,不仅无一人被推向社会,而且还吸纳1000多名家属子女和当地农民就业,实现企业发展、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该厂立足于自身发展来化解再就业难题,选中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开发棕纤维床垫,已获国家专利,产品畅销省内外,3条生产线就安置本厂400名转岗职工,已在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建立了300多个营销网点,还招聘当地下岗职工600人从事营销。另外,他们还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入手,片式电感器、钢丝绳、铜材、竹席、可降解稻壳饭盒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开发一个产品,盘活一份资产、分流一批人员,形成一个增长点。还把厂托儿所、子弟学校,医院和食堂从企业剥离出来,建立起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企业化经营模式,减轻了企业负担。目前,该厂与时俱进还加大了高新技术投入,随着反渗透膜、纳米气化锌、计算机软件……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建成投产,还将吸纳1000多人再就业。
从贵阳车辆厂自我消化富余人员,不把一名下岗职工推向社会的做法,至少我们可以借鉴三个方面的成功经验:第一、企业领导者具有一颗尊重、理解、关爱职工和真正代表职工利益和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心,故能真正做到想职工之所想、替职工解难、排忧,树立起企业领导者的高大形象;第二、该厂领导者,具有胸怀全局的博大胸怀,他们充分理解国家、地方的困难,因此,不把矛盾交国家、交地方,走出了一条靠企业自身发展来化解失业的光明之路;第三、在开发第三产业的路子上,该厂领导走出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依托主业开发第三产业的思路,义无反顾地面向社会,走入市场,使新兴产业具有篷勃的生机与活力;第四、该厂领导在资产5000万元增到15.5亿元,劳动生产率在全国铁路运输设备修理企业跃居第一的成绩面前,居安思危、开拓进取,把企业发展的着力点,投入到高技术的开发上。以使该企业能永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