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7月25日
维权之页
03

参保职工缘何“雾里看病”

目前,各地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参保职工在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就诊的人数迅速增加。但一些定点医院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医疗中存在着“猫腻”,侵害着参保患者的合法权益。

参保患者是“药盲”

某些定点医院对医疗保险工作重视不够,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医疗保险政策没有落实。

按照有关规定,定点医院对参保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和自费诊疗项目应事先告知。但有的医院对此却含糊其辞,不给患者一个明确的答复。某电子厂的老王咳嗽两周还没好转,到某定点医院门诊看病,医生说他支气管有炎症,要输液消炎。老王看到处方上写的头孢哌酮没听说过,就追问了一句:“这是不是目录上的药啊?”医生反问他:“你是想省钱,还是想看好病?”噎得老王没话说。结果,老王输了两天液,花了几百块钱。不仅医保卡上的钱用掉了大半,而且那个头孢哌酮还只能报销50%的药费。后来,他到劳动保障部门去买了一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才知道医生给他开的头孢哌酮是进口药。他就是想不通,一个小小的咳嗽,用得着进口药吗?现在,很大一部分参保职工都像老王一样,买本医保目录,看病时带上,医生开药时对照一下,省得到时吃哑巴亏。

参保患者难见降价药

近年来,我国先后11次降低国家管理药品的阶格,但老百姓的反映却是:药品降价我们得不到实惠。如今年元月16日,国家计委发布通知大幅降价的药有383种,像“扑热息痛”从七八元降到1.8元、“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从17至19元降到5元。但没想到的是,正当老百姓拍手称快的时候,这些降价药尽管在药品目录榜上有名,但却突然从医院药房的柜台里消失了。

为什么药品价格降低后反而不好卖?广东贝氏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道破了谜底:“药品价格低,医院就不愿意卖了。反正市场上同一品种的药品多的是,价格相差非常悬殊,医院只会选择价格比较高的药品来卖,因为政府定价的原则是医院只能赚20%的利润,为了赢得更多的利润,医院亦倾向于销售高价药品。利益驱动着医院使用高价药、贵重药。”

定点医院“两手抓”

收费问题是参保职工投诉的热点问题。有的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势头过快,如某人民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一度列全市首位,达到人均13000元左右。业内人士分析,出现这种现象,是某些定点医院“两手抓”:

“一只手”伸向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定点医院不同程度地存在分解收费现象,特别是一次性材料收费较乱,普通手术中另收橡胶手套费、丝线费、纱布费、消毒费、一次性手术衣费等;个别医院将便器、尿垫、一次性床单、体温计、棉花等均列入了医保报销范围;一些医院材料收费随意性较大。

“另一只手”则伸向了参保患者的钱袋。在定点医院云里雾里的收费“面纱”下,参保患者除了按照医保规定按比例支付医药费外,还得掏钱买下医院所谓的“必须得用,否则病好得慢或容易复发”的自费药。

医保改革是一项长期而限巨的任务,随着各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医疗保险覆盖面越来越广。为保障广大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各定点医院要做的还很多,如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政策,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等。让参保职工明明白白看病是定点医院应尽的职责。劳动保障部门也应加强定点医院的监察力度,定期对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开通报,通过社会和行政两方面的作用,督促有问题的医院尽快整改。

■王利群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