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05日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走进曲阜

□文/孙凤山

向往曲阜。

曲阜是美丽的。她位于鲁西平原与鲁中山地结合部,北倚泰岱,南引凫峰,东连沂蒙群山,西俯平野千畴。鲁西的灵性与鲁中的质朴尽情地在这里凸现。

曲阜是富饶的。她北枕泗水,南襟沂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特产驰名,名吃叠出。

曲阜是文化的。她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物荟萃,胜迹繁多,碑碣林立,掌故层出,尤以系我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生息的地方而名闻遐迩。

走进曲阜,我们首先便走进了耳熟能详的关于孔子勤奋好学的故事。他“十有五而有志于学”,即使到了晚年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一生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为了追求更多的知识,他甚至“不耻下问”。相传,他曾问礼于老子李耳,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这不仅以自己忠实的言行告诫后人要加强学习,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

走进曲阜,我们还缅怀孔子治学实事求是的精神。他治学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尽管他才高学富,声名显赫,但他虚怀若谷,勇于并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从不自封一贯正确。他常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一生最突出的成就还在于他献身教育事业。他不仅开私人讲学之先河,主张“有教无类”,积极普及教育,把受教育的对象从贵族一直扩展到平民,打破了统治阶级对教育的垄断,使文化教育传播到民间,而且,他“诲人不倦”,大力倡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循循善诱”,使学生“循序渐进”、“欲罢不能”。这在普及义务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难怪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颜回盛赞孔子思想“抬头仰望,越望越高;努力钻研,越钻越深。”

走进曲阜,我们便走进了孔庙高山仰止的大感悟,走进了孔府诗礼传家的大遗风,走进了孔林天下一心的大意境。孔庙,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城的中央。她建筑特色之鲜明、规模之壮观、气势之宏伟,面积之广大,时间之久远,保存之完整,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之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走在孔庙,我们怎能不深深感叹,这凝聚着历代无数劳动者血汗的古建筑群,更凝聚着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闪耀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孔府紧挨孔庙东侧,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碣如林,石仪成群。在孔林,我们能够见到大书法家李东阳、严嵩、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亲笔题写的墓碑。漫步孔林,饱览瑰宝,叹为观止!

走进曲阜,我们深深体味到一位哲人说的:“一个地方的的地位靠政治,实力靠经济,品位靠文化!”曲阜的文化给我们以熏陶,曲阜的品位给我们以享受……

感谢曲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