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9月11日
工运新闻
03

劳模,你好吗?

劳模精神薪火相传

时传祥、张秉贵、王进喜、袁隆平、李素丽、徐虎,这些各个时期涌现出的英模人物,已成为我们精神上的大纛,激励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

劳动伟大,劳模光荣。劳模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劳模精神又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随着时代的变迁,劳模的内涵也随之升华,说起五六十年代的劳模,人们总会与出大力、流大汗、吃大苦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时期,劳模队伍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型劳模、专家型劳模、技能型劳模大量涌现。2000年表彰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已占到劳模总数的50%以上,其中不泛博士、硕士、工程院、科学院院士。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广大劳模诚实劳动,无私奉献,受到全社会的敬重。江泽民总书记赞扬他们“是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不愧为我们民族的精英,国家的脊梁,社会的中坚和人民的楷模。”

老劳模,您好吗?

劳动模范是对劳动者的最高评价和褒奖,和所有劳动者一样,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他们有富裕的,也有生活困难的;有在职的,也有下岗的。

目前,有少数老劳模在生活上遇到困难。五六十年代的劳模,退休时间早,养老金少;老劳模退休以前,忘我工作,超负荷劳动,过度透支体力,年老体衰多病,医药费支出很大,如果单位效益不好,医药费还得不到及时报销。

有的劳模所在企业效益不好,使劳模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如果遇到企业濒临停产、破产的境地,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劳模还得面临下岗的尴尬遭遇。

少数劳模的生活困难问题,引出了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工会组织的高度重视。正如省总工会卢其松副主席所说,困难劳模人数虽不多,但他们生活窘迫的情况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从去年年底开始,全国总工会开展了劳模状况调查,旨在了解劳模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全总还与民政部开展了爱心献劳模等活动。

为提高劳模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因地制宜出台有关政策。湖南、南京、珠海、武汉等地出台了企业不得让劳模下岗的规定。针对劳模就医难问题,上海、广州等地为劳模办优诊卡、参加补充医疗保险,配保健医生等做法。老劳模收入低,有的地方设立劳模津贴,提高养老金标准,一次性补助。有的还建起了劳模楼、政府出资补贴等办法解决劳模住房问题。

我省历来重视劳模工作,各级工会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省总工会每年都要召开劳模座谈会,组织劳模疗养,给劳模发放春节慰问信和纪念品。各级工会全部建立困难劳模档案,省总工会每年划拨专款救助困难劳模;同时倡导全社会关心劳模,动员企业和社会捐助,组织劳模之间互助互济。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省还为离退休劳模设立荣誉津贴,离退休的全国劳模每月享受80元荣誉津贴,省(部)级劳模60元,凡在八十年代以前退休的,再增加20元。

让劳模精神永放光彩

今年“五一”前夕,天津市总工会在第二工人文化宫为5名劳模各塑一尊铜像,并建津门楷模园以示纪念。在厦门街头出现了“劳模风采宣传走廓”。这些现象表明,劳模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依然是我们社会追求的最强音。

市场经济大潮为“劳模”一词注入了新的含义和活力。许多劳模凭借高度信誉和美誉,创出“劳模品牌”。上海市华联商厦营业员、全国劳模、照相机销售专家王震,注册“华联王震”品牌,使柜台销售额和利润每年以27%及28%的速度递增。

弘扬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永放光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要关爱劳模,崇尚劳模,使劳模真正成为一个社会品牌,一种政治优势。这样,劳模精神才会发扬广大,世代相传,这样我们社会才能形成“诚实劳动、艰苦创业”的健康的生存氛围。

■本报记者 焦晓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