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不要忽视职工的精神收入
这些年,我们重视增加职工的物质收入,而对职工的精神收入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却不放在心上。这是一个不小的失误。
人类财富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企业里,职工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用者。职工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渴望得到企业的关心、帮助,更渴望得到企业领导的信任与尊重,民主权利得到落实,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这些需求时常比物质上的需求更强烈,如果得不到实现,将会使职工与企业离心离德。
有一家乡镇企业,工人收入并不高,但人气很旺。这个企业厂长有三条:职工生日,一定要送一份生日蛋糕;职工生病,一定要到医院看望;三、职工婚丧嫁聚,厂里的小车一定要去为之服务,厂长骑自行车上班。看似平平常常的三条,一下子拉近了企业和职工的距离。工人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一次,一外地厂商高薪到该厂挖人,结果是空手而归,职工说:“我们情愿在这个厂喝粥,也不愿到别的地方吃肉。”
另外一家企业职工收入就要高得多,福利也不错。一次,该厂要招部分工人,报名的人也不少,但报名者私下一打听,绝大多数人不敢去了。原来,这个老板脾气坏,动不动骂人,许多人给吓跑了。
企业的核心是人。人是有感情的,在一个企业里,感情是联系企业与职工一条纽带。精明的厂长注重感情投资。这是增加职工精神收入的有效方法。一个企业领导人,只懂得抓物质激励,他只做对了一半,如果既抓物质激励,又抓精神激励,他就是一个称职的领导。 ■杨治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