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15日
综合新闻
02

需要“温暖”

·刘公望·

从1992年算起,送温暖工程实施已十年余,这期间,众多领导干部深入困难的工矿企业,深入贫困的乡村和偏远山区,走进困难职工或贫困农户的家里,问寒问暖,送上慰问品,表达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送上了一片“爱民心”。

总结“送温暖”活动的意义,不难发现可贵之处不在于慰问和送东西,而是通过这种形式传递出的社会给予困难群体的关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渭阳柴油机厂子弟学校老师刘淑雅的口述,就是“送温暖”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社会效应的真实表露。

厂工会逢年过节送的慰问金或米面油食品,虽然有限,厂长两年资助一家人一千元,虽然不多,但刘淑雅一家很知足,很满意。正是由于精神上受到莫大的慰藉与支持,丈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大女儿考上了大学并且自强不息,这一切,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送温暖”的结果吗?!

刘淑雅一家人将社会给予的“温暖”化为精神的支柱、生活的勇气,进而产生对社会的深深的谢意,这是对“送温暖”工程最好的诠释,也是对社会的“温暖”。彼此“温暖”,我们的社会与困难群体心连心,因此也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不自暴自弃,不妄自菲薄,精神不倒,信心不灭,就一定能够走出难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