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由“敬业”到“精业”的李凤灿
在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32岁的他不但会熟练操作焊接机器人,还能自己编程,由他编的机器人工作程序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他,就是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的李凤灿。
1991年,技校毕业的李凤灿进公司当上了一名电焊工。从此他痴迷学海,孜孜以求地自学机电工程专业课程。三年的艰苦努力,小李圆满完成了大专学业,专业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1995年,公司从奥地利购进了价值三百多万元的焊接机器人工作站。为了使这台设备充分发挥作用,使之安全、可靠运行,公司决定在全司范围内竞聘上岗,考试的结果李凤灿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公司还交给他一项艰巨的任务——为焊接机器人编程。见过这台洋设备的人都知道,它的说明书和操作显示屏全部为英文显示,且绝大部分是专业术语。这对英文程度不高的李凤灿是一个挑战。但他没有被吓倒,而是知难而上,虚心向技术人员求教,刻苦攻关。经过一个多月的编程、测试、优化,焊接机器人工作站投入生产一举成功。有关专家对小李编的程序、控制变形量等都给予了充分肯定,焊接机器人工作程序也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奖。
李凤灿在技术上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质量上更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每一批次的工件焊接之前,他都要根据板厚、焊接大小来确定焊接电流、电压以及焊接速度,使焊缝不但成形好而且飞溅少。与此同时小李还采用一点、二点及多点跟踪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保证焊接机器人的寻缝精度,从而达到机器人高质量地焊接。就是凭着这股认真劲,6年来,李凤灿加工了400多套熨平板,合格率达到100%,创造产值数千万元。 (周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