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24日
维权之页
03

警惕“过劳死”

曾是日本的“专利”

近些年,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噩耗传来:正值盛年的亲人或朋友突然离我们而去,直接病因一般为心脑血管症或恶性肿瘤,但其导因却大多为“过劳”。

“过劳死”一词缘自日本,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繁荣时期。在日本它被定义为:由于过度的工作负担(诱因),导致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恶化,进而引起脑血管或心血管疾病等急性循环器官障碍,使患者死亡。

在过去的5年,日本有数位市长因严重的疲劳而“过劳死”。有人统计,日本每年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

近几年,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过劳死”正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中国人的生命。上海、南京先后出现了因“过劳死”导致的民事赔偿案件。

“过劳死”直逼几种人

笔者在一份专项调查材料上看到,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至20%,在某些行业中则高达50%,如科技、新闻、广告、公务人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据中国记协一位负责人披露,对上海市10家新闻单位的一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自1995年以来,新闻记者患病而死的28人中,患癌症者占72.7%,心脑血管病占13.6%,肝病占9.1%。死亡者平均年龄只有45.7岁。调查还显示,新闻记者因过劳致病而住院出现低龄化趋势,平均年龄为44.2岁。北京市居民死因调查结果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0岁到45岁青壮年男女人群的死亡率均有较大幅度上升。

有专家分析认为,30岁至45岁之间的人,多数在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作压力加大,很多人休息睡眠减少,透支身心健康。加之他们中的许多人不运动,有病也不及时去医院看,结果使身体不能承受重负,易发“过劳死”。

注意十大危险信号

“过劳死”威胁着年富力强的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如何预防“过劳死”呢?有关专家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学会自我调节,做到紧张有度,就是说要会工作;其次,面对各种竞争压力,要量力而行,放松神经,尝试引进“精神胜利法”消解重负;另外,生活要规律,营养要“达标”,也就是说要会生活;当既不能改变工作性质和条件,又不能通过日常膳食得到合理有效的调理时,服用有效适用的保健品也是预防“过劳”的一种简捷、科学的方式。

前不久,日本公布了“过劳死”的十大危险信号:一是“将军肚”早现。30—50岁的人,大腹便便,预示着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相伴而生。二是脱发、斑秃、早秃。三是频频去洗手间。四是性能力下降。五是记忆力减退。六是心算能力越来越差。七是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八是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九是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十是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据有关人士解释,具有上述一至两项者,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不必担心。具有上述3—5项者,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有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可定为“疲劳综合症”——已进入“过劳死”的预备军。你不妨对照十大信号检查一下,接到黄灯警告的人,要早早采取预防措施;而被红灯“通牒”的人,则须马上行动求教于医生和专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有力的调理,以躲开“过劳死”的劫难。

■中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