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严格管理与有情操作
报载: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今年新召了105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正式签约前的体检中,发现有3人不合格。按理说,济钢完全可以顺理成章地按有关规定将这3名身体不合格的大学生一辞了之,企业无需承担任何损失和责任。但是济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长顺却不这样认为。他专门找到负责该工作的同志说,大学生钟情济钢是对我们企业的厚爱,绝不能在他们病痛和困难时,一把把他们推开。先给他们治好病,等治好病了再来上班。当获知他们均来自于困难家庭时,这位总经理又特别交代,他们刚参加工作没钱,治病的钱就记在我账上吧。
报道还说,此举不仅深深感动了大学生们,而且在全体职工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凝聚力。可以推定,今后将有更多的大学生和优秀人才走进济钢。而所有这一切皆缘自一个“人情味”。
其实企业的严格管理放在任何时候都是绝对正确的。但现在的问题是,有些管理决策者总是把“严格管理”与“有情操作”对立起来,以为二者只能舍弃其一或选择其一,难以好事成双。其实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的,大有为自己的“无情”寻找“理论根据”之嫌。纵观国内外名企,有哪一个名企是靠无情的严格管理发展壮大起来的?成功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其最为宝贵的经验就是:以人为本,在严格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上,都最充分地体现着浓浓的凝聚人心的“人情味”。一句话:谁能艺术地真正做到了“严格管理,有情操作”,谁就能赢得大家的心,进而,企业的凝聚力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才能够迸发出来。如此,企业何愁不发展?!
■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