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据说在12000年以前,在烟波浩瀚的南太平洋曾出现过一个面积辽阔的大陆,而复活节岛就是它沉没后留下的“弃儿”——
消失在海底的“姆大陆”
英国人琼斯·查瓦德在经过16年的详细调查之后,撰写出《消失了的姆大陆》一书。书中这样描述道:“这块大陆的面积相当大,陆地上没有险峻的山脉。大陆上的居民约有6700万,他们将太阳作为神来祀奉,‘姆’的意思就是‘太阳之国’。大陆居民在数万年前已经知道使用火,发明出文字,懂得绘图和雕刻……那里的建筑业也十分发达,能用石块建造大型的建筑物和金字塔。今天矗立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金字塔,很可能就受到了‘姆大陆’建筑风格的影响。”
查瓦德在书中写道:“12000年前,一场灾难性的特大地震发生了,它将创造出灿烂文化的‘姆大陆’从海上抹去了。”
1772年春,一艘正在南太平洋上航行的荷兰军舰,在距离南美洲3000公里处发现了一个无名岛。那天正好是复活节,于是船员们就将这个小岛取名为“复活节岛”。岛的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岛上没有大的树木,在绿草萋萋的平原上,有一个火山喷发口的遗迹。岛上的居民属于波利尼西亚人血统,人口约6000左右。
令人奇怪的是,岛上有许多用巨石垒成的墙、石阶以及神殿、金字塔等。岛上还有230尊形状奇特的半身石人像,高度在4—10米之间。而且,复活节岛上还保留着许多刻在石板上的文字,它们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至今没有人能看懂其中的含义。
很多人推测,复活节岛可能就是“姆大陆”沉人海底时的“弃儿”。他们认为,“姆大陆”沉没的原因是:大陆地层下面有好多充满一氧化碳的洞穴,这些一氧化碳通过火山活动形成的地下裂缝不断溢出地面,大陆下层最终变成了像蚁穴一样的空洞。当大地震发生时,洞穴塌陷,从而造成整个大陆的下沉。
这一说法颇有道理。因为地壳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在这种运动中,有时高山会沉人海底,海面下的地壳则会上升成为陆地。日本的一支探险队在平均海拔为3700米的安第斯山顶发现了数万年前的贝壳化石。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姆大陆”可能曾是露出海面的一块辽阔土地,而安第斯山脉当时则是海底的火山山脉。 (据《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