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省将建350万亩大型果业基地
本报讯 日前,记者从省果业局获悉,我省将通过建设300万亩苹果出口基地和50万亩专用加工果基地,以促进果业的发展。
据了解,在我省渭北苹果最佳优生产区的洛川、白水、礼泉、旬邑等17个县区,按照无公害果品产地生产条件和“品种对路、规模经营、管理规范”的要求,大力推广“巧施肥、大改形、强拉枝、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建设生态果园,推进标准化生产,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300万亩绿色苹果出口基地,批量生产符合国际出口标准的果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苹果出口企业,按照“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建设定向出口基地,根据出口国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技术规范和农药使用目录、配套产后处理和冷运输为主的产业体系,建立稳定的出口渠道,扩大果品出口。在基础较好、发展有潜力、加工企业相对集中的宝鸡、眉县、延安、洛川等县,本着“厂园互助、集中连片”的原则,以澳洲青苹果为主要发展品种,统一技术标准,实现无公害生产,力争5年内,全省专用加工果面积发展到50万亩,为我省果汁的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本报记者 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