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宝天文化”铸就企业魂
在新时期为何构建企业文化?西安铁路分局宝鸡西工务段近年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对“宝天文化”的一系列调查研究和教育活动,受到本段职工的认可拥护,也受到分局及铁道部有关部门的重视。
为了弘扬宝天铁路上的筑路大军和三代宝天人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文化底蕴,在工务段党委的倡导下,全段干部职工一是从特殊的地域环境的角度研究宝天文化。宝天线东起古陈仓宝鸡,西至麦积山下伏羲诞生之地天水,全长153公里,传说7000年前,伏羲氏就是沿着渭河流域(即今天宝天线的走向)一路东行,开拓了中华氏族的文明史。在这条黄尘古道上,曾出现过古丝绸之路的奇迹和“西游记”的传说。宝天铁路的建成和恢复通车,便成为沟通我国东西部各族人民的纽带,成为欧亚桥梁的组成部分,作为战斗在这条线路上的铁路职工,在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中更是担负重要的历史使命;二是从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角度研究宝天文化。宝天铁路始建于1939年,历时6年,但一直是塌方断道,不能保证通行。解放初,以西北解放军64军为主力的7万官兵与民工,经过一年艰苦奋斗,以牺牲56名战士的代价,保证了宝天线的拓建成功。职工们学习彭德怀元帅为筑路大军的题词,阅读64军军长曾思玉《回师秦陇治“盲肠”》的回忆录,深有感触地说,64军的光荣传统已渗透到宝天铁路职工的血管里,成为宝天文化的组成部分与重要内涵;三是从团队精神的角度研究宝天文化。宝天线地质结构复杂,交付运营以来塌方断道常常发生,特别是雨季抢险中,三代宝天人都拉得出冲得上,常常是职工家属一起上,泥里水里一干就是十多小时。仅在多年的抢险中,就有30多名宝天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许多宝天老职工退休了,儿子、孙子又顶替上来,真是把终身、把子孙都献给了宝天线。
为了充分发挥“宝天文化”这笔精神财富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推动企业的各项工作,该段整理出“老宝天”的系列故事30篇,重点宣传了段上树立的10位宝天人的先进典型,还在宝鸡天水电视台春节联欢中推出音乐剧《有这么一个夜晚》,通过河马口隧道看守班5名女工15年与隧道为伴的事迹,向社会宣传了宝天人的形象。段领导还引导职工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仅去年报名参加中考函授的就有120人,187人通过了高级工技能鉴定。群众性的研究整理和弘扬宝天文化,也促进了去年雨季中修任务的完成,在宝天二线的21处配合施工中,再次展现了“老宝天”能打硬仗的风采。据统计,全段职工去年义务奉献工时2.9万小时。
本报记者 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