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生离不开春补
□文/丽菊
春天,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处处生机蓬勃,春意盎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和自然界生物一样充满生机。这时,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机体活动、生长发育需要。因此,此时适当吃些补品补药,对身体是极为有益的,特别是对久病将愈,病后体弱,或儿童体质虚者等更为必要。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补不等于“多多益善”,乱食乱补,要讲究科学,“辩证进补”,服补药之前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然后对症用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保健效果。
一般来说,体虚之人才需要进补,而虚症又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类型。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气血两虚者气血双补,阴阳两虚者阴阳双补。
气虚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盗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进补时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大枣等,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丸等。
血虚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行量少、延期甚或经闭等。进补时应选用当归、熟地、阿胶等,中成药可服当归胶、归脾丸等。
阳虚者除有气虚的表现外,还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白带清稀、阳痿早泄等症状,可选用巴戟天、肉桂、冬虫夏草等药,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等,食补可用狗肉、羊肉等。
阴虚者除有血虚的症状外,尚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等症状,进补时可选用天冬、麦冬、沙参、生地、枸杞等,中成药服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食物中的银耳、山药也有补阴之功。
在选用补药及食物时,还需注意补药的效力,如峻补和缓补之分,峻补类药物如人参、鹿茸等,应禁用或慎用,必须使用时也应遵守医嘱并严格控制剂量。
为提高进补的功效,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服补药时需注意几点:1、补药宜早、晚空腹服用,以利药物吸收。2、注意服补药后,忌饮浓茶。因浓茶能消食利尿,会加速补药的排泄,降低药效。3、服补药时,不要进食油腻厚味和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药物吸收。4、患有表邪(如感冒)在身,一般宜先清后补,以免“闭门留寇”,滞邪为害。5、患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等疾病时,不宜进补。6、小儿一般不宜服用蜂王浆、鹿茸等,以免引起性早熟。7、服补药应注意用量适当,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