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30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社会经纬·憩心亭 首例中国水中分娩 苦笑 老铁匠与紫砂壶(外一篇) 重返太原 今晚有雨也有风 喝午茶

当前版:第A4版:北国周末-社会经纬·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社会经纬·憩心亭
04

老铁匠与紫砂壶(外一篇)

□文/严冬

老街上有一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打制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手里是一只半导体,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内钤有一印,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他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16万美元拍得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六十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总是拥破门,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今年已经102岁了。

成熟和世故

街头的一堆西瓜,无论它有多少,对买者而言,只有三种:生的,熟的,熟过的。我们只挑熟的买。芸芸众生,男女老幼,就其心理年龄而言,也只三种:幼稚的,成熟的,世故的。幼稚的属于生瓜。成熟的属于熟瓜,世故的属于熟过的瓜。

人们都不喜欢熟过的瓜,因为它内里已变得干枯;世人也不喜欢世故的人,因为他们已“练达”得枯燥无味。哪一个世故的人拥有过一个真正的朋友?哪一个世故的人有过甜蜜的恋情?哪一个世故的人有一个幸福的家?至少在我身边,我还没有发现一个。

世故是最可怕的一种衰老,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无论他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可以说,都已进入了生命的黄昏。世故的人很少有激情,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们不会制造浪漫,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浪漫的情怀;世故的人也很少会创造,我没见过一个世故的人成为作家、画家、诗人或音乐家,在真正的大画家、大作家、大诗人、大音乐家中,我也没有见过一个世故的人,就是在成功的企业家和大商人中,我也没有见过。

世故者只能混迹于权势和金钱的阴影里,也只有在这些阴影里才能滋生世故的人。现在之所以有人崇尚世故,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世故,实在是因为权势和金钱制造的阴影越来越大的缘故。君不见,在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的氛围里,想找一个世故的人,比在神农架找一个野人还要难。

世故是烂掉的成熟。是那些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就近为自己选择的一个掩体。他们在内心深处有自卑情结和弱者心态,因此从其本质上讲,世故是一种幼稚的回归。

我们反对世故,不等于不提倡成熟。一个人不成熟,就等于和生瓜一样,价值要大打折扣。成熟是一种丰满圆润状态,是一个人智慧的顶峰,是一个人阅尽人间沧桑后的一种大度从容。它不媚俗,不盲从,对挫折处之泰然,对恭维、掌声、鲜花报以淡淡的微笑。它淡泊宁静,散发着灵魂的香味,它是生命运作到一定程度之后,所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理想境界。

成熟是一种迷人的美,它与世故格格不入。大凡把成熟和世故同日而语的人,一定是还没有跨进成熟的行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