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上的原因
□文/张琪
我常常听到一些国企的老总爱抱怨自己下属工作不主动,每天在企业事无巨细都要自己操心,还有的说给下属的待遇提高了不少,但收效总是不大,这使他感到烦恼。
这使我想起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曾作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说是把六只猴子分别关在不同的三间房子中,第一间房子把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把食物分别挂在不同高度的墙壁上。第三间房子把食物挂在屋顶天花板上。结果是第一间房子和第三间房子的猴子都死了。第一间食物好拿,两只猴子是相互争抢打斗而死的。第三间是猴子拿不着饿死的,它们压根也没有想怎么去拿。
第二间房子的猴子不但没死还活得挺滋润。这说明了第三个浅显道理。一是食物要努力劳动才能得到。二是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三是要团结合作。因为挂在最高处的食品需要一个猴子骑在另一个猴子身上才能取得。
试想一下,我们某些国企的分配上是不是存在第一间和第三间房子的错误呢?在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员工的报酬一般都是按一定的级别来拿的,就拿现在国有通信企业说,薪酬制度改革后设置了大大小小的级别,每个人也就是按岗位拿钱,看起来不是大锅饭,实际上又是新的大锅饭。因为岗位是死的,而每天的工作量和人都是活的。
有些人在低岗位为了争个高岗位时工作很勤奋,但一旦争到了高岗后他就泄气了,因为他又看到比他更高的岗位的人平时工作似乎不如他,拿的钱却比他还多,所以他还是感到不如意。另外,那些取得了高岗位的,一般来说,没有错误是不会被拉下去的,衣食无忧了,平时少做多做与利益无关,再说少干事也少犯错误,如果多干事,说不准就容易犯错误。为了保住高薪,他们也尽量少做点事,一切按上司的旨意办,也无须动脑子,即使错了,上司也不会怪罪于他,他们虽不会消极怠工但不会积极进取。
如果能吸取猴子的实验启示,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出一套较学的考核办法,按每个人平时的工作业绩来考核分配,而不完全按固定的工资和奖金,那么每个人工作起来都会很努力,恐怕还是可以根治职工工作不主动出勤不出力等痼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