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8月14日
综合新闻
02

筑路史上的奇迹:61公里路建65座桥

7月25日8时许,我们从榆林出发经神木县,直奔府(谷)店(塔)一级公路工地。汽车从神木店塔镇驶上了已经开通的公路路基,向府谷方向行驶。在车上,项目部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这条一级公路的情况。府店一级公路东起府谷黄河二桥,西至神木店塔镇,为山岭重丘区一级标准设计建设,公路总长61.546公里,其中整体式路基17.084公里,分离式路基44.462公里。目前,公路路基全线贯通,2004年11月建成通车。这条公路是我省“三横一纵二环”次骨架公路网中最北边的“一横”,是我省东北大门、山西西北大门、内蒙古东南大门的关联线路。

汽车行驶在山沟之中,两山夹道,曲路蜿蜓,北面山头的最高处隔三五里耸立着秦始皇当年的历史功绩古长城烽火台遗址。南面峰峦交互,畸错成彩,与烽火台相峙。相传南北两山夹的这条沟道,东汉刘秀曾在此地养兵大战王莽,因开通沟底运粮之道,人马死伤无数。从明朝到清朝、民国600多年的历史里,反反复复修路拓道却不见路。建国后,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投入了数千民工,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整修,搞出了一条简易战备国防公路,有名有姓的农村青年死伤不少。

一条61公里的山沟,是流动着的经济动脉血管,地方仅靠神华集团给予的铁路运煤指标是不能满足实际的煤炭外运任务,加之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区相交的301省道在此相接,到上世纪90年代末,每天的各种机动运输车辆达到6000辆。三省区接壤处来回运进运出的各种物资,大多要依靠公路运输,几乎全是大吨位车载,因而这逼使府店公路的等级和质量必须达到高标准。

行路难,修路更难!一年四季,无论是暑雨淋漓还是飞雪飘扬,61公里的路上,挤满了61公里的车辆。少则堵塞半天,多则半个月,车辆和行人拥挤在沟道里,急得火焦火燎。一位国家领导人来神府东胜煤田视察时从此路过,心情极不平静地说,府店路是“伤心路”。而建设府店一级公路,经历了两次立项,两次设计,两次开工,在沿线群众的记忆里,修这条路经历了相当大的艰难曲折。

府店一级公路从2002年4月16日开工以来,来自全国的10多个筑路职工队伍,最多时有上万人在61公里的沟道里施工。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修了65座桥梁,216个涵洞,砌石61万立方。也就是说,每修1公里路,就要架一座桥,建一个涵洞,砌石1万多立方。国内许多著名的交通道路设计专家对此感叹万分,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公路建设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这足见府店公路建设地质结构之复杂,修路难度之大,筑路职工付出的辛劳。当我们行走在这条公路的时候,不仅感受路通的便利,更为那些筑路英雄们的精神所感动,这条路上将永远记录着他们的丰功伟绩。

本报记者 王仓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