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9月01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守望灵魂 以秤坑人者的狡辩 “失乐”的荧屏 “建议价”的“猫腻” 艰苦创业脱困境 依靠职工铸辉煌 穿越秦岭再谱壮歌 闪光的人生足迹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以秤坑人者的狡辩

□文/千河

因有岳父操心,加之妻子嫌我粗心,既洗不净菜,又洗不净碗,所以,我也乐得当“甩手掌柜”,基本上是两耳不闻厨房事,也从未买过柴米油盐,鸡鸭鱼肉,瓜果梨枣。

一天下午下班骑车路过一小巷口,见围了一堆人在那里争买香蕉。摊主是两个推三轮车的小伙,忙得满脸是汗。见香蕉成色不错,一问价钱,1元钱1斤。心想明天岳父要回老家,买点让他带回去,就挤进人堆,从筐子里拿出两把,递给负责过秤的小伙。他接过香蕉,放在秤上当即就大声喊12斤9两,又点着头笑着说:您老就开13元吧,算我沾您一毛钱便宜,下次您再买,少开五毛也行。我说“无所谓,如今这一毛钱,丢地上人们还懒得捡呢。”他接过我递上的13元钱说:“就是,就是。”

兴冲冲提着香蕉上楼回家,见我买了东西,妻子说:“哟,今个太阳是从西边出来了”。我说:“路边买的,挺便宜,才1元钱1斤。”听我这么说,岳父从里屋出来,掂了掂塑料袋问,“多少斤啊!”我说:“差1两13斤。”他一下子乐了,说:“这哪有13斤,撑死也就10斤。”我不信,他也不跟我争,转身进了厨房,拿出了弹簧秤一挂,递到我跟前让我看。我一瞧,勉勉强强9斤4两。

我提起塑料袋,不顾老人和妻子的阻挡,下楼骑上车子去找摊主。这倒不是我斤斤计较,而是感到受了戏弄,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胡称瞎喊,岂有此理!

等我赶到小巷口,他俩正在收拾空筐,准备打道回府。我说:“先别走,再秤秤这香蕉到底是多少?”一个小伙问,“是哪里买的?”我说:“就是从你们这儿买的。”另一个从三轮上取出电子秤,称了称说:“9斤4两”。我说:“那你们为啥说是12斤9两,收了13斤的钱?”“不会吧”,他俩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而且一副很诧异的样子。我说:“就是从你俩手中买的。”这时那个胖点的小伙说:“我们卖水果,这秤,可是斤是斤,两是两,虽说钱不好挣,但咱从不亏人。”另一个帮腔说:“一定是你记错了,不是我们卖的。再说了,大半天了,天都快黑了,您说少了,就算数啦?谁证明呢?”胖子接过话茬说:“看样子,大叔您也不是讹人的人,咱得讲良心不是,我多收您4元钱,也发不了家,还惹您生气。”说罢,耸了耸肩,摊了摊手,一副无奈的样子,继而跳上了三轮车。另一个则骑上三轮车,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望着昏暗的街灯,竟无言以对。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