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的荧屏
□文/王照
每年都有“世界环境日”。不知道“文字疫情”算不算“环境生态”的一个内容?卫视乎,“畏”视乎!?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字困惑”,真的还要“非典”下去么!
现在的影视文化市场,有某种迹象似乎表明,最有发言权的“上帝”没有了声响。一部“作品”还未播出,按捺不住的商场便如“王婆”作法,张扬得西瓜子儿也能走石飞沙、煞是了得!捱到“享受”的那一刻,病句错字,先搞得你眼遭“沙尘”袭,为“疫”人憔悴。谁还受它得了?
说来挺不巧。我因办事去了朋友家,刚好碰上电视剧《失乐园》演到第八集。没想到故事中,三个警官正在分析“神秘女人”冰冰的报警电话时,一句“恶作剧”将“作”写“做”;再如“权总”(濮存昕饰)将冰冰“堵”在房里不让出去,冰冰说“要喊人”,权说“你喊哪!你喊哪!”同声字幕上,“哪”成了“那”。是不是匠心独运说不清楚,反正没了“口”,那冰冰端的也就没了声……
这种大煞风景、大倒胃口的“失乐”,导演他岂不是有点漠视“文化生态”,漠视负载并组装了“大作品”的“小零件”的汉字吗!严肃的艺术家因此而深谙:失去了文化责任感,失去了观众和读者的共同参与,其作品的生命注定是以“一厢情愿”开始,以“孤掌难鸣”而终结。
亲爱的编导:我们无妨将心比心,换个位置体味体味,面对“字疫语病”的强暴,你还有多大能耐“心若止水”、“坐如静钟”呢?
这样想着,朋友关了电视机。他说这样的“文字困惑”随时可遇,挺恼人的!路上,他又高兴地告诉我一条好消息。说是近日,国家对于学术上的一些“不端行为”,如利有炒作利用包装,夸大“国际领先”、“国内独创”之词的混乱现象,出台了“硬约束”的《决定》。还听说,整治“文字灰尘”有日可待了。这些,无疑对于影视市场对于广大观众,都是一剂可供“解忧祛烦”的药方。
朋友笑了,但并
不那么爽朗。因为,他还在为出门前那些“字疫”而阵痛着。我说,“失乐”不失爱嘛,濮存昕,我们观众是喜欢的。因为他的名字里,相伴着观众对一位艺术家由衷地祝福和渴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