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9月01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守望灵魂 以秤坑人者的狡辩 “失乐”的荧屏 “建议价”的“猫腻” 艰苦创业脱困境 依靠职工铸辉煌 穿越秦岭再谱壮歌 闪光的人生足迹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建议价”的“猫腻”

□文/吕育明

时下,不少商品的外包装上标有“建议零售价某某元”的字样,特别是一些食品。消费者对此不难理解:无非是厂家为了规范市场价格,防止某些商家糊弄消费者,乱开价,牟取暴利,坑害消费者的一种举措。既然如此,有些现象就不由得令人纳闷了,某些商家在销售印有“建议零售价”的商品时,实际售价大多数低于厂家建议的价格,难道商家在做亏本的买卖不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原来竟是这么一回事: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居然是某些厂家一手操纵的,他们故意把“建议零售价”定的高一些,究其目的无非是使商家感到大有赚头,愿意进他们的货,即使商家低于“建议价”卖出去,也有利可图。另外,重要的是取悦了消费者,使消费者错觉地认为,自己买了便宜的商品,没有讨得半点儿便宜的消费者,还为厂家如此的“义举”而心存感激呢!

其实,没有商家愿意做“赔钱赚吆喝”的买卖。如果厂家为消费者提供的“建议价”是真价、实价的话。那么,商家又为什么要低于此价销售呢?难道商家不知道如此经营只会赚不到钱,甚至是赔钱的买卖吗?这种“建议价”背后是否藏有厂家与商家的“猫腻”,我们难以确认。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在商品上标有“建议零售价”的做法,是《价格法》所不允许的。因为,它不但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而且对市场的价格也会造成混乱。

所以,消费者不要为某些所谓“建议零售价”所蒙蔽,世上毕竟没有明知赔钱还要去做的买卖。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