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这个经理教人服
笔者有一朋友,在某厂任技术科长,工作能力较强。最近,该厂在资产重组中改厂为公司,企业领导也更换易人。朋友心中十分不安,四处联系单位准备“跳槽”。原因是新上任的经理以往与他磨擦碰撞不断,他认为经理心里所存“疙瘩”一定不小。但出乎朋友意料的是,这位经理非但没有另眼看他,仗权“打磨”他,相反还委以重任,三番五次登门与他促膝交谈,共商企业发展大计。经理的一片真诚使朋友深受感动,原先的积怨烟消云散,“跳槽”的打算也随之取消,表示愿与经理通力合作,协助经理把企业的工作做好。
“宽容”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书经》中有一名话:“有容德乃大”。明代学者薛瑄说:“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有关“宽容”的俗语就更多了,如“得饶人处且饶人”、“宰相肚里能撑船”、“让人三分路自宽”,等等。这位经理以事业为重,以人才为重,以理解和宽容善待他人,这种豁达大度的精神,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当然值得称道和倡导。
如今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就应具备豁达大度的“宽容”精神。因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企业负责人的作用固然重要,但离不开精明强干的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离不开广大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如果企业领导与下级、与职工出现矛盾后仅责他人,不反省自己,不以“宽容”待人,不积极主动地去沟通、化解,那么就会产生“离心力”,企业的工作就会大受影响。如果企业领导以个人恩怨来选择人才,甚至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一套,其结果只会害了企业。
当然,笔者倡导企业领导应该具有豁达大度的“宽容”精神,并不是说不讲原则,不要纪律,不要批评。因为这样的“宽容”同样有害于职工,有害于企业。 ■谭贤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