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有感于温总理为民工讨工钱
整日搞新闻,做得人心灵都起了茧子。但看了新华社报道的温家宝总理为农民追工钱的故事,内心不由一颤,几分感慨不由涌上心头。
报道说今年10月24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到四川考察移民工作,中途停车走进重庆云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了解农民的疾苦。当听到村民熊德明说到在修建新县城中心广场阶梯工程中,包工头拖欠农民工钱不给时,温总理记在心头,答应到县里找县长催要。当晚23时,熊家拿到了拖欠的2240元工钱。堂堂一个大国的总理,为农民的工钱而奔走——人们再次从中看到了国家新一届领导亲民爱民的形象。此为国家之幸,百姓之幸。
从报道中看出当温总理追问拖欠工钱时,云阳县负责人并非不知情。而总理下午催问,当晚民工就拿到了工钱。我在感叹温总理亲民的同时,也为当地领导“非不能也,实不为也”的麻木而痛心。平心而论,拖欠工资绝非云阳一县所有,百姓疾苦安危绝非拖欠工资一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总理能发现,并当作一件大事追办到底,而近在眼皮底下的“父母官”们为何却能睁眼不见,充耳不闻呢?
从报道中看,温总理来到这个远离县城的小村就很有意思,他是“看到公路附近隐约可见几处农舍,当即要求停车”,“去看看村里的乡亲们”,从而发现拖欠工资问题,这说明了总理工作作风的扎实。曾几何时,老百姓中间不是流传着“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而如今看来由温总理这样的人当家,国务院未必就是那么好哄。倒是基层欺哄之风,令人担忧。君不见,如今官场“走马观花”之风不衰,经常是大员未到,路线已定,领导欲经之处,敢说真话的人早被当作“刺儿头”请到他处了。每每见到某些领导所到之处,“工人”衣着光鲜,“农民”出口成章,不是歌颂,便是赞美,纵有想真心了解民情的上司,也被哄骗得陶陶然了。轻车简从,随意走访,象温总理这样深入民间调查,方是了解真情倾听民意的不二法门。
这则新闻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作为国家总理能做到的,基层为何往往做不到。这怕不能以工作忙、事小来自我解脱。再忙,纵使贵为一省之长你能忙过总理;事小,还有什么事比人民的其痛痒小。从本质上恐怕还需从自身原因找起,最缺的怕是没有温总理所言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本思想。对于这一问题除了应向温总理学习,以身作则践行“三个代表”外,当务之急是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从体制上根本上改变官员们根深蒂固的“唯上不唯下”,“官重民轻”的问题。也才能让温总理不再为民工拿不到工钱这样的“小事”焦心。
■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