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10日
维权之页
03

我是否掉进了合同“陷阱”

最近,西安一国企的内退职工朱女士,心里越来越是不安起来,她一直在念叨自己是不是掉进了合同的陷阱?

事情还要从今年夏天说起,朱女士说,7月23日,她在报纸上看到西安联合学院食堂向外承包的广告后,便与该校取得了联系,当时,学校一位自称是一般工作人员的刘某,给她介绍说,学校共有700—800人就餐,而且目前学校正在招生阶段,按保守招生人数算最差也能招200—300人,所以学校人数的基本保守数字是700—800人。当时合同是打印好的,我看后要求将人数写在合同里,刘某讲目前正在招生中,具体数字不好写,她是学校工作人员,不会骗我的。因学校放着假,我也无法验证具体人数,于是与联合学院签订了承包合同,并在7月28日交了4万元的承包费。

朱女士说,到了9月5日,开灶仅7天就亏损了2000元左右,联合学院只有20人左右,连同在一所院子里的另一所学校,一共才150多人。这种状况,让我无法经营,而且还有其他两个餐厅相互竞争,让我亏损更加严重,被迫无奈,我便与学院交涉,希望能协商解决,学院回复说,学生正在报到中,目前返校学生及员工已达360余人,希望我按合同执行。

朱女士说,我把学校人数数了再数,也没有360人,现在我们每营业一天,就亏损好几百元。媒体上又说,这两天新闻媒体频频曝光说,“西安联合学院”还涉嫌违法办学,我真担心,会不会骗我们,我们想和学院中止合同,学校不答应,我们交了那么多钱,可咋办呀?

11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安联合学院”,要求入内采访,但保安不准入内,说领导不在,说采访领导没有必要。

法律界有关人士认为,在合同中没有注明学生人数,是当事人的疏漏,但同样也属显失公平,应属无效合同,因此该承包合同可以解除。

11月4日学校又无故不让朱女士进学校,使朱女士无法再经营了,目前,朱女士已经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本报记者 邰荣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