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独具的历史人物传记
——读萧重声《隋炀大帝》
萧重声五十余万字的历史人物传记《隋炀大帝》,我是用近乎一周的时间读完的。当疲倦的目光由该书最后一页移开时,屋外正是西安持续的高温,太阳正向大地喷吐着火焰,但远处一棵绿荫如盖的大树上,却已传来秋蝉轻松的弹唱。我多想永远沉浸在该书的氛围中,在一瞬间竟产生了“读罢此书,眼下还有什么书可读”的失落与孤寂。
在《隋炀大帝》中,萧重声以广阔的历史视野,丰富翔实的历史材料,深沉严肃的历史思考,生动形象地回答了历史关于隋炀帝所提出的一个个沉甸甸的问号。
批判封建专制、反对君主独裁,高扬爱国、民本、民主的精神,是《隋炀大帝》始终贯穿的主旨,也是它得以和当代读者能够沟通的主要精神渠道。
隋文帝虽然靠宫廷政变起家,但他在很长的时间内,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尚能听取各种意见,对于社稷之臣给以充分的信任,并能够克制自己享受的欲望。而凭借矫情饰行和阴谋诡计夺得皇位的隋炀帝,虽在魄力和雄心上超过了父亲,但却没有把其父的节俭、爱民等优点学到手。相反,却把其父的猜忌狭隘、残暴歹毒等恶劣品质予以发扬光大,在专制、独裁、腐败等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稍有成就之后,他就老虎屁股摸不得,随意杀戮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大臣,甚至连撰文歌颂文帝的大臣也要残酷处死,从而把他的法西斯独裁专制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地步。
《隋炀大帝》是用纪实文学的手法或者说是用报告文学的手法写成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作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去芜存菁,体察了历史进程所提供的无数生动的元素。作品忠实于历史,还原了历史的本真,对所有的历史人物既不埋没他们的功绩,又不讳言他们的历史过失;既推崇他们灵魂和人格的伟大与崇高之处,也敢于挖掘他们的渺小与卑鄙之处。这是《隋炀大帝》端庄典正、严谨求实的历史品格之表现。
《隋炀大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隋炀大帝》既具有信史的价值,但它又决不是对历史死板的刻意描摹。它遵循以人性激活历史的文学规律,复活和塑造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有的还达到了很深的典型层次。它的文体在今人的历史著作中也很独特。总体上当然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但因材、因人、因事,也因作者表现的需要,其中又夹有好些抒情、议论甚至是评点,看去就像以复原场景情境为主的纪实小说,又揉合着散文、政论、杂文的特色。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方言土语在叙述和对话中的应用,不仅使杨坚、杨广和许多关中籍人物跃然纸上,而且给人以特别的美感。
在世俗追求感官文化、快餐文化的今天,我不敢断定《隋炀大帝》会立即产生轰动效应。然而,它却将在文学界、史学界、严肃的读书界产生无法遏止的滚雪球效应,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理解与回应。它的传之后世,是今天就可以预见得到的。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