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16日
维权之页
03

改革创新是生存的必由之路

随着农民消闲方式的增加,已经有40多年历史的工人文化宫设备老化、经营形式单一,已经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多元化的现实情况下,工人文化宫应该如何应对?是主动面向市场,还是等待救助或做社会公益事业?工人文化宫的出路在哪里呢?

小寨工人文化宫是目前西安市所有的工人文化宫中经营效益最好的,每年仅电影的收入就有370多万元。良好的经济效益给小寨文化宫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甚至有人称之为“小寨现象”。对此文化宫的主任曹建成认为,“小寨文化宫的崛起是市场化的结果,不过,南郊是一个文化区,但还存在设施老化、功能单一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那对工人文化宫的发展将是致命的。”对于文化宫的定位,曹主任认为,虽然现在小寨文化宫的经营思路是市场化的,但是从没有背离文化宫的宗旨,那就是“学校和乐园”和“‘以商养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起抓,这应该是文化宫目前的经营思路。”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哪个应该放在首位,会不会因为只顾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以商养文难道是工人文化宫的惟一出路?”有人在狐疑有人在思考。

当然,还有人开出了这样的药方:把工人文化宫办成退休职工的活动场所,这些人的青年时代的消闲大部分是在工人文化宫里度过的,因此对工人文化宫的感情比较深,如果能够把这部分人留住,对工人文化宫的发展来说应该是正确的。

还有人提出应明确工人文化宫的性质和定位。“工人文化宫究竟应该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它的性质定位应该准确。”尽管目前工会对于文化宫的政策是自负盈亏,但它还是属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如果工人文化宫按照市场的做法进行运作,社会上会说文化宫背离了原来的宗旨。如果不这样做,又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正常的运转。所以,必须尽快明确工人文化宫的性质和定位。”

工人文化宫该何去何从,记者在历时多日的采访中也不时在思考这些问题。据记者了解,全国其它省市的工人文化宫经营模式都在改革都在创新,不少地方政府也对文化宫采取了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同时规定文化宫开展公益性的活动,可适当的向参与者收取费用。使这些地区的工人文化宫取得了经济效益与公益效益的双赢,再现了当年人头攒动的景象。

时代飞速变化,改革才能生存。我们坚信,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只要我省从事文化宫事业的干部能够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积极开拓改革,应对市场,我省的工人文化宫一定能走出目前的窘况,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兴旺发展的路子。(完)

■李平 章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