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12日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副职竞聘无关紧要

□文/王如明

各地领导干部岗位竞聘搞得热火朝天,但观竞聘公告,大多是拿出一些副职岗位搞竞聘。看得多了,不由想说几句话,领导干部岗位竞聘尽管是一进步举措,但我认为副职竞聘无关紧要,理由有三:

一是把出类拔萃、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通过竞聘方式,仅仅选拔到各级副职岗位,不利于他们才能的发挥,甚至其才能有可能被扼杀。副职要听命于正职,受制于正职,官话讲“向一把手负责”。如若“一把手”水平高没得说,如果“一把手”水平低,副职水平高,按目前中国官场情况,反而是一件危险的事,要么你听命于正职,以正职意志为转移,要么被“晾”到一边或下课走人。然而谁又能保证上边任命的各地区、各部门正职都是优秀的?从目前揭露出来的诸多案例看,不少地区和部门出问题的,恰恰是“一把手”多。

二是假若“一把手”水平低甚至是个庸才,他就可能把竞聘变成“武大郎开店”。19世纪英国著名学者诺思古法·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官场通病》(又名《帕金森定律》)的书,书中揭示这样一种社会和政治现象:一个不称职的官员,他可能有三条路:一是申请退职,让位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个能干的人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名水平更低的助手。一、二条路不会走,大都会走第三条路。而两名下级又会上行下效,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恶性循环,必然造成机构臃肿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拒绝监督……看来中外情形一样,对“一把手”的选择至关重要,他决定了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工作的好坏。如要避免“武大郎开店”,就应当选好“一把手”,把竞聘中的优秀人才放到“一把手”位置上,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副职的竞聘。

三是领导干部岗位竞聘是干部任用制度的重大改革,它既是避免买官卖官,完善干部管理制度的需要,又是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需要。竞聘中的公示、考察、民意测评总算有了老百姓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它比任命制无疑是一种进步。可再一细想,在选择“人民公仆”的大事上,在自己为自己做主的大事上,老百姓无权选择主官,只能就“副官”说来说去,这算不上真正的“做主”,充其量可以称其为“做副”——成了一种陪衬——任命制的陪衬,远没有达到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所说的由人民群众选择自己的“公仆”,即选择对自己负责的主要领导人的境界。副职竟聘无关紧要,公开、公平、公正地对所有正职岗位开展竞聘,才是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