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13日

陕西工人报社会经纬·憩心亭 做一个“生命之根” 旧式文人 美食“断桩” 图片新闻 光阴 一个乞丐 小幽默 美丽的补丁

当前版:第A4版:社会经纬·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经纬·憩心亭
04

旧式文人

□散文 □文/陶方宣

在襄阳南路看中一件宽大的长袍,应该是睡袍,黑中泛青,粗棉布质地,用手抚摸,似乎还有毛糙的线头,心里直叫好,没怎么还价就立马买下它。回家穿在身上,很飘逸,配上瘦削的身材和苍白的脸,再好不过。老婆瞄了一眼,说:像旧式文人。

旧式文人是我做人的典范,他们,深藏在那个泛黄的二三十年代,深藏在线装的《新青年》、《小说月报》、《新月》等旧杂志里——穿一身青布长袍,戴圆形黑边眼镜,用蝇头小楷在毛边纸上写《雅室小品》或《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和平静、温情脉脉、温文尔雅。这样的旧式文人我随口就能列出一大串:梁实秋、徐志摩、俞平伯、沈从文、郁达夫、朱自清——我是爱极了这些旧式文人,也喜爱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却又风云际会,作家与作品辈出,像三月春江涨桃花汛,文人墨客多如过江之鲫,一路追逐桃花流水。相对来说,那也是一个文化空前多元的时代,沈从文小学毕业连文凭都没有,胡适就让他到北大教书;只要你喜欢,也可以不教书,到开明书局、西泠印杜做编辑,业余时间组成新月派自娱自乐;或租住在亭子间写作,类似于现在的自由撰稿人——周作人一篇文章的稿费折算在现在,能买几百斤猪肉,旧式文人哪位家里不是太太丫头一大家子,都靠稿费活得悠然,还时不时可以在杏花楼会一会女作者萧红或庐隐。张爱玲古怪一点,难见着,但只要你真有才,想见也不难,胡兰成其实也就是一个旧式文人,张爱玲收到他的便笺,第二天便急猴猴地跑去看他,为了跟他在一起,连名份都不要。

文革期间一些旧式文人日子好象都不太好过,老舍被逼急,就跳到太平湖里去了,老舍性子也太烈了,汪曾祺即使去写《沙家浜》,也还是旧式文人,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多好的唱词。沈从文没有这本事,不过也不要紧,大不了不写就是了,可以到故宫当讲解员,弄弄坛坛罐罐花花草草,一月总能拿到三十七块六,还可以做点美食,腰眉肉才七毛三、老豆腐才五分——只有写过《女神》的郭沫若最不像话: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这叫什么诗。

我肯定做不成旧式文人,首先我没有出生在诗书人家,底子单薄,二是今天整个时代大背景面目全非,现在再豪富人家,你走进去只觉得金碧辉煌,少了一份沉厚内敛的文化气派,浮躁。我也是这样吧——顶多,只能在深夜,老婆女儿都入睡了以后,我下了线关了电脑,才穿上宽大的棉布袍子,随手翻一翻《围城》或《边城》,站在阳台上月光下,做一做旧式文人曾经做过的梦,一代一代旧式文人,就在这样的清梦里,睡去,老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