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21日
工运新闻
03

渭南市临渭区供销联社工会,面对企业经营十分困难、职工人心涣散的境况,甩掉思想顾虑,大胆开展工作组织活动,结果,收效意外地好——

困难企业工会也能有番作为

企业经营不景气,工会应该做些什么?渭南市临渭区供销联社工会面对企业困难的局面,不畏缩不放弃,在党政的支持下,在全系统开展“爱社如家”劳动竞赛,让久已沉寂的供销联社系统焕发了勃勃生机,这也许能给那些认为企业困难,工会无事可干的工会干部一个不小的启示——

背景

渭南市临渭区供销联社下属6个公司、31个基层供销社、12个棉绒厂,现有干部职工2566人,然而其中下岗职工和离退休干部职工就达2064人,占全部职工数的86%,供销联社的有关领导把企业的现状总结为“两难两无一不”,即资金短缺经营难无效益、历史包袱大职工无收入生活难、社是贫社家是贫家不爱家,企业的这一幅景象使得上岗的职工也难以安心,不少职工都想另找门路,企业的这幅景象,供销联社的领导和工会的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知道企业太需要生机了。经过几次短暂的领导碰头会,2003年7月,以树立企业新形象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争做好经理(主任、厂长)、好干部、好职工为主题,由工会实施的“爱社如家”劳动竞赛活动在临渭区供销联社全系统拉开了帷幕。但是这次活动能否成功,工会干部和党政领导,心里也没底: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工会已经好多年都未开展过活动了,这次活动职工会支持和响应吗?

竞赛

开赛的日子到了,眼前景象却使领导们十分惊喜,系统上下一时间战鼓咚咚,公司与公司、社与社、干部和干部、职工和职工纷纷搭起擂台,比学习、比工作、比招商、比经营、比作风、比爱社、比效益、比改制的“八比”竞赛,让职工们劲头十足,特别是有6个公司、10个基层社及12个棉绒厂不但制作了挑战书和应战书,而且将战书写在大红纸上悬挂在区社机关大院,已表示自己的决心。但挑战、应战绝不只是写在纸上。棉花公司棉花科职工苦战炎热高温,加班加点加工包皮5万多套,铁丝2万多套,为确保新棉上市做好了物资准备。崇宁棉站结合实际开办的榨油业务,从一开始就提出上门服务,积极为群众办事;职工们更是干劲十足。技术员李双运既是技术员,又是一线职工,每天10多个小时坚守在榨油车间。会计李知莲一职多能,汇总、统计、开票、监管于一身,工作认真负责。三轮车司机雷铜川不管白天晚上,晴天雨天,经常早出晚归,有时往返50多里路接送榨油群众。如今的崇宁棉站院内天天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供销公司四个农资经营部开展化肥对手销售竞赛活动,下吉供销社五金门市部职工夏建忠与谢金乡开展自行车销售擂台赛,看谁的自行车品牌多、质量优、销量大,送货上门服务态度好,促进扩销提效,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八比”中的比作风,让许多单位领导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土产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及时解决了16户职工吃水难问题;孝义社主动帮助承包门店维修排水道;交斜社行政一班人跑龙背、信义地等,为腿脚行走不便的职工常智华联系种植天麻事宜,又帮助其跑客运,为其解决了生活困难。临渭区供销社不但为合作店组干部职工理顺了养老保险,还为特困职工发了慰问信,受到职工的一致好评。

收获

在活动中,有个别领导和干部认为这是务虚、做表面文章,然而一组组的数字和一件件事实让他们心服口服。临渭区供销联社主任郭智厚说,“爱社如家”劳动竞赛活动给临渭区供销系统带来巨大的收获,全系统干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304条,采纳158条,职工为企业做好事86件,580人次,全系统销售额完成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5%,同比减亏66万元。

更令供销社领导和工会干部想不到的是,这次竞赛活动,改变了企业领导对工会的看法,他们不再认为工会是不帮忙只添乱了,提高了工会组织的威信。原来未缴上解工会经费的土产公司和周家供销社,在活动中竟主动上缴了工会经费。

经历了这次活动,渭南市临渭区供销社的行政领导、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都说:“这次活动开展得好,开展的及时,这次活动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责任感,实现了职工多得、企业多收的双赢局面,工会组织也一改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局面,在企业中有了地位,赢得了职工的信赖。”

■本报记者 邰荣军 通讯员 李亚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