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2月12日
头版
01

“福山电刷”的由来

在彩虹集团彩管一厂采访其间,厂内展版上用职工名字冠名的小改小革成果项目“福山电刷”,引起记者的极大兴趣。

经工厂工会的同志介绍,并请来李福山现场演示说明,才得知此事的前前后后。52岁的李福山作为工厂原后一车间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日常从事车间设备管理工作。他的这项电刷成果,属显像管生产最后一道工序的17号工艺传送带的重要部件,承担着对显像管产生的寄生发射和电子枪打火不良以及管针毛刺进行高压处理。但过去每年这个传送带都会发生高压放电烧毁八芯线、八芯插座及吊栏现象,每次事故烧毁配件损失都达数千元。十多年来,这一问题成为职工头痛、领导操心的一个安全隐患。车间也为此花费过不少人力和财力,但收效不佳。

在工厂开展的“智慧献彩虹”活动中,李福山将目标瞄准这一“老大难”问题。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他认定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传送带上的吊栏在空位平行运行时,近4万伏的高压通过电刷对持续接触的八芯插座或八芯线产生放电,随着时间延长最终导致明火。找准症结后李福山进行反向思维:若能将固定电刷改成升降自如的活动电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在车间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通过3个月的现场调查、分析、设计、安装和试运行,最终经过4次修改方案、1235小时运行,终于研制成这一“活动电刷”,通过吊栏上来放置显像管(空位)时让电刷和高压汇流排避免接触的办法,解决了困扰企业十多年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难题,而且为工厂节约了12万元的传送带改造费。

厂工会的同志高兴地告诉记者,李福山的这一成果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企业根据实践多年的使用调查分析,将这一成果命名为“福山电刷”。从此,这位默默无闻作贡献的老职工便名扬工厂内外。(明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