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2月27日
头版
01

从3000元到38亿的“西北首富”

□文/山山

1989年,孙广信拿着3000元成立了一家叫“广汇”的工贸公司。现在,“广汇”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74.63亿元、职工2.3万人的大型企业集团。2001年,年仅39岁的孙广信以个人资产38亿元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位,被誉为中国的“西北首富”。

在大漠中挖掘“第一桶金”

1962年,孙广信出生在新疆一个普通的皮匠家庭。他18岁人伍,20岁考进蚌埠汽车管理学院。军校毕业两年后,他就被提为副营级,他的专业成绩在全军系统内名列前茅。正当孙广信要被提升时,却在最后关头被“走后门”的人挤了下来。性格倔强的他坚决要求转业,但当年已没有转业指标,于是他打报告要求复员。军官要求复员,是他所在军区的第一例!

办完复员手续回到家,孙广信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抽烟,不停的沉思。多年来的梦想成为泡影,他心里实在难受啊!

一天早晨,孙广信又站在窗前发呆,妻子走出去给他倒水。她刚走到门口,忽然听见屋里发出“咔啦”一声巨响,连忙转身跑回屋里,看见丈夫的右手握拳,鲜血直往地上滴。原来,孙广信越想越难过,竟狠狠地一拳打在玻璃窗上……她连忙给丈夫清理创口,只见他血迹斑斑的手上沾满碎玻璃碴子,每拔出一片他都疼得抽搐一下。她心疼极了,哭着劝丈夫:“再难过,也不许你这样糟蹋自己!孙广信也忍不住流泪了。这时,妻子流着泪对他说:“广信,别再折磨自己了。世界又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凭你的能力,到别的地方照样大有作为。”

1989年5月2日,伴随着一挂不到一分钟的鞭炮,乌鲁木齐汇工实业有限公司诞生了。当时,董事长孙广信的手里只有区区3000元。

公司是开张了,但没米下锅,孙广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一天,孙广信在电视里看到了柳州挖掘装载机厂的广告,心里揣摩这家企业一定很想占领新疆市场,一下子有了主意。第二天,孙广信敲开该厂驻新疆办事处的大门,找到办事处王主任,递上自己的名片。王主任接过名片,看也没看就往办公室桌上一扔,根儿没当回事。

孙广信一点儿不气馁,说:“我们公司虽然刚刚成立,但我是党员,当过军官,立过功,而且我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对新疆较熟,这都对销售很有利。”

王主任听了孙广信这番话,来了兴趣,说:“谈谈你们的条件吧。”孙广信简洁明了地提出:“我为你们联系买主,卖出一台,你们付给我1%的劳务费,不成交的自然分文不取。”

王主任十分惊讶,说:“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这桩买卖一拍即合。之后,孙广信以同样方式与青海推土机厂驻新疆办事处签订了合同。

一切准备就绪后,孙广信开始向大漠进发。

赤日千里,风沙刮面,孙广信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上跋涉,一个夏季就走烂了四双军用解放鞋。太阳猛烈地照射着,嘴唇被风刮得裂开了血口子,但军用水壶里只有少得可怜的水,他只能等到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才敢喝。倘若路上遇见池塘和草垛,他便伏在塘边一顿畅饮,然后往草垛上一趟。他当时认为那感觉简直赛过神仙!多年后,孙广信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笑称:“那时竟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有人说:“大漠只尊重坚毅、勇敢的人。”这话一点儿也不假。虽然那么苦,但孙广信的脑海里压根就没有“后退”二字。十个月后,他的业绩出来了:一共推销了103台机器,比两家办事处三年销售的总和还多4台!

此时,孙广信向厂家提出新要求:增加1%的劳务费。另外,他还向这两家厂提出做新疆总代理。两个厂家很快决定聘他为企业的新疆总代理,还破例补给他0.7%的劳务费,而且许诺货款可缓结。就这样孙广信在大漠中挖到了“第一桶金”。

人格魅力赢得财源滚滚

经过一段时间推销后,孙广信积累了一点儿钱,开始想做实业,要办实业,钱还太少,怎么办?孙广信想破了脑袋。

这时候,天上掉下馅饼来。

原来,1988年春节,还是军人的孙广信曾帮助过日本商人伊藤太郎,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一年过去了,已回到日本的伊藤太郎仍然念念不忘真诚待人的孙广信,这次到中国,特地绕道新疆看望孙广信。

吃饭闲聊时,伊藤太郎得知孙广信想进一步发展事业却苦于没有资金,立即表示愿意借给40万元。在这个节骨眼上,40万元真能成大事。孙广信高兴地说:“这笔钱算你借给我的,一年后,连本带息全部还清。” (下转四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