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与吕后玉玺
图·文/王兆麟
在西安城南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方通体晶莹润泽的玉印,它高2.8厘米,重33克,印上部为螭虎纽,虎形呈伏卧状,头尾微向左边蜷曲,怒目张口,造型生动。玉印四周有线雕云纹。印面为正方形,边长各2.8厘米,上面赫然阴刻“皇后之玺”四个篆字,经考证其主人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专家认为它创造了两项全国之最,一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皇后印玺;二是迄今已发现的若干皇后印玺的主人中时代最早的,故极为珍贵,历史、艺术价值很高,被列为国宝级文物。
这方吕后玉玺问世于文革后期,出土地点在陕西咸阳汉高祖长陵陵园的一条沟边。它重现于世后,引起了当时炙手可热、权倾一时的江青的关注和垂涎。
小学生放学途中偶得土中玉玺
据长期在咸阳从事文物工作的学者张德臣、张延峰介绍,事情发生在1968年9月的一天傍晚;咸阳市区东北30多公里的韩家湾公社韩家湾小学的14岁学生孔忠良放学回家,他沿着渭惠渠边的路走到狼家沟,无意中看见渠南边的土坎上有个东西在夕阳斜照下闪闪发光。他好奇地走近一看,什么也没有,而那亮光仍在闪烁。于是他放下书包,用双手刨挖起来,终于发现有个东西的一角露了出来,由于土质松疏,他很快便把这东西刨了出来。他擦去上面的泥土,原来是一块光亮的玉石,仔细一看,上面爬着一个动物,底下四四方方的,好像刻着字,可是一个字也认不出来,他疑惑莫解,于是把它带回了家。
他到家后便把玉石给哥哥看,两人研究半天,觉得可能是颗印章,准备把上面的字磨掉,刻上自己的名字玩。可是这玉石特别坚硬,印文怎么也磨不掉,只好放在一边。放了几天他们的父亲孔祥发要到西安给队上办事,孔忠良就把印章拿出来,让父亲带到西安,找刻字铺磨,刻上自己的名字。
孔祥发向小儿子仔细问明印章的来由,端详着印章的造型、质地、文字,尽管他也认不出是什么字,但总觉得这东西非寻常之物。
第二天他到西安后,一没去办队里的事,二没去刻字铺,而是一边走一边打听陕西省博物馆在那里。博物馆人员一看印章上动物造型和印面上的“皇后之玺”四个篆字,当即认定它是珍贵文物,随即详细了解了出土地点、环境和发现经过,孔祥发表示愿上交博物馆收藏,博物馆给予了奖励。
省博物馆有关专家进行了研究、鉴定,结合出土地点,查阅了许多古代文献,《汉官旧仪》上记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而韩家湾发现的“皇后之玺”在吕后与刘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约一公里的陵园之内,其形制、式样、印文内容及字数均与《汉官旧仪》相符,当为吕后之印玺。有些专家还认为,它可能是吕后墓旁的便殿中供祭祀之物,后来便殿被毁,玉玺遗落土中,被水冲到狼家沟,遭泥沙复盖而致湮没二千余年至今。
欲圆女皇梦的江青图谋攫取玉玺
江青野心膨胀做女皇梦正酣之时,她听说不久前发现的一方“皇后之玺”是吕雉之物,欣喜若狂,连忙问:这是真的?玉玺在那里?快拿来给我看看。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