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15日
综合新闻
02

信誉缺失的原因

刘公望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恰逢“3·15”,和往年一模一样,各地正大张旗鼓打击“假冒伪劣”,颇有“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气势。然而我却生疑,从生活消费中的假烟、假药、假酒,到生产过程中的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再到金融领域中的假批文、假发票、假纸币,加上劣质房子、车子、光盘、化妆品等等,到处流行的“假冒伪劣”,打得净吗?

“假冒伪劣”的横行无忌昭示的实质是眼下社会的“信誉危机。” 

事实上,从古到今,诚信一直就是被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按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释义,“信,诚也”。从人,“从言,是一个会意字。”《论语·为政》篇曰:“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軏,小车无车兒,其何以行之哉?”不讲信誉的不妥、不利、害处等等,除了呆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可为什么仍有越来越多的人千方百计要坑蒙拐骗?照我的分析,是放置“苹果”的“筐子”出了问题。

如今,由于社会流动,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扩大了,尤其是一次性交易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由于市场经济,人与人之间的功利交往日益频繁了;由于暴发户的扩大效益、高消费的示范效应,以及贫富差距拉大或攀比而造成的心理不平衡,人们的短期行为倾向明显了;由于法规和规范不健全,以及地方保护和官商结亲,形成许多可钻的空子,同时人们的经商素质还不是很高,因而欺骗行为的成功概率比正常情况下大大提高了。

体制上的弊端加上法律上的滞后,使得我们的社会还不能够强有力

地规范和引导人们首先着眼于通过长期的诚实劳动创建品牌,然后再利用信誉的品牌获取利润,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国有和民营企业里普遍存在,当大家都以“境一把”的心态来从事经济活动时,“假冒伪劣”的猖獗乃至屡禁不止,就是无法避免的了。

信誉缺失已影响到长远发展,显然绝非小事。消除或将“假冒伪劣”行为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程度,最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环境,使任何欺骗行为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而预期报酬相应减少,使行为人感到“假冒伪劣”代价太大,不划算。此时,信誉才有高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