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下岗军工苦觅饭碗
——省国防工会职介中心记事
今年43岁的樊立新是西安东郊秦川厂的一名下岗职工。三年前面对下岗,上有老下有小的樊立新生活来源便被阻断,他处在一种极度恐慌之中,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就在此时,陕西省国防工会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他家,鼓励他战胜暂时的困难。之后,中心工作人员四处奔波,在东郊建工路一家民营企业为他找了一份电焊工的工作。樊立新去了,一干就是三年,表现又十分出色,现在家庭生活基本上过得去。
像樊立新这样在国防工会职介中心的帮助下,找到新工作的下岗职工在西安东郊还有325人。众所周知,西安东郊集中了一批“一五”期间建立的军工企业,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军工企业转机脱困改革的深入,许多为国家国防建设做出贡献的军工工人纷纷下岗,西安东郊国防系统的下岗失业人员已突破了3万人,成为下岗职工聚集的地方。面对这么多的下岗职工,三年来,省国防工会职介中心把做好再就业工作当成支持国防建设、稳定社会的大事来抓,想方设想为下岗职工办实事,帮助其妥善就业,用深情和真情在一点一滴地实践省总工会提出的“三项承诺”。
华山公司下岗职工晓石(化名)在遭遇与妻子离婚的打击后,精神反常,自暴自弃,曾多次萌发自杀念头。当中心人员了解此种情况后,以关爱之情深入他家中,耐心说服,并很快为他找到一份月薪500元固定收入的工作,劳保条件又好。记者采访时他说:“是在我感觉世界处处冷漠的时候,中心人员给我送来了温暖,这温暖足足让我享用一生。”该中心就是如此对待每一位下岗职工,让他们在最无助的时候寻找到生活的希望。东方公司职工弭立新和妻子双双下岗,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他的老母亲张桂兰老人来到中心痛哭流涕。出于一种责任感,中心主任施祥章亲自接待了这位老军工,施主任动情地说:“如果你家的困难我们不解决,我们还挂国防工会的牌子干啥?”之后,施主任几天连续奔波,带领工作人员首先为弭立新找工作,很快在市天然气公司为其找到“加气工”这个差事。现在弭立新的月工资已拿到了700多元。
据中心施祥章主任介绍,他们中心是在一无场地、二无资金的前提下成立起来的,连工资都得自找,所有人员是凭着对下岗职工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来做工作的。三年来中心共开发用工信息1700多条,接待下岗失业人员来访2155人次,使325人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国防企业下岗职工275人,其余为失业人员或民工。
位于万寿南路的国防工会职介中心,以其为下岗失业人员真诚服务的良好信誉赢得了东郊国防企业职工的好评,也得到了外来打工者的认可。三年来,常有来自商州、山阳及甘肃等贫困地区的打工者登门求助,该中心也是竭力相助,真诚服务。有一位来自山阳县的打工者,来西安时没带被子,身上又无钱可以回家,在一个冬日便来到中心,中心工作人员将自家的衣被捐给他,还给了一点零花钱。像这样的事例在国防工会职介中心枚不胜举。自己的费用紧张,为何还帮助那些打工者?施祥章主任说:“我们帮助打工者,出的是中心的钱,有时还有个人捐款,但我们挂的是工会的牌,为职工(也应该包括农民工)办事是工会的职责,我们不能因小事而毁了工会的名声。”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