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05日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正·正气·正气歌

■笔走龙蛇 □文/张传岐

正字,横竖笔画加起来不过五笔,写起来容易,识别也不难,惟有做起来难,实在是难。

在汉字里,任何字只要和“正”字连在一起,大体都是积极的、健康的、美好的事物。

在这些与“正”相关的词汇里,最重要的是“正气”,它是关心国事体恤民命的精神。从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哀民生之多艰”、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一脉相承。这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的内核。

文天祥短促的一生,是为正气而生,为正气而死,以生命诠释了何者为正,何者为正气。他用一生书写了《正气歌》,也用一生高唱了《正气歌》。

我至今仍记得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那座神圣的小院,那里曾经是囚禁文天祥的土牢。明清两代为纪念抗元英雄,在旧址修建了一座文天祥祠堂。从奋力抗元、兵败被俘,到面对软硬兼施的诱降,文天祥誓死不屈,写下千古绝唱《正气歌》。雕琢的文天祥塑像,仍可见其当年的风骨。刻石上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是文天祥临刑前的绝笔。东侧墙壁上有明代书画大家文征明石刻文天祥的《正气歌》,及明《宋文丞相传》石碑、清《重修碑记》石碑、《宋文丞相国公像》石碑和毛泽东手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浓缩了文天祥47年的人生历程,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魂魄。让人难记的是后院一株枣树,相传为文天祥亲手所植,这棵枣树向南倾斜45度,大概是被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所感动,痴情向南。

正、正气、正气歌,就是流荡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不朽精魂。所有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来自正、正气。所有坏事、恶事、丑事、脏事,都是背离正、丧失正气的后果。不正,是万恶的源头,所有罪恶由此发生。特别是在外敌入侵、国势衰微之时,在金钱与异性诱惑时,在正义与邪恶需要选择时,正气是一块试金石。

我们至今仍然憎恨有才无正气的秦桧,痛恨卖国求荣的汪精卫,鄙视毫无气节的钱谦益,不能原谅出任“满洲国”伪政府总理的郑孝胥,还有现在被炒得发热的汉奸文人胡兰成,他们并非无才,只因丢掉了正气,便无骨气,只留下奴颜与媚骨。

时下的腐败分子无一不是邪气取代正气的恶果。防止官员走上腐败道路,最要紧的是向正字靠拢,发扬正气,高唱正气歌。正身,先正心,无邪念,无杂念,无恶念,惟有如此,方能控制邪恶欲望的恶性扩张与膨胀。

也许要用毕生去追求一个正字才能实现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标,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样的目标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够做到,关键在于坚定地选择,“一以贯之”地去做。

中国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发扬正气,万众齐唱正气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