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不闲为闲
□文/赵太国
节假日多了,周末长了,闲暇的日子反倒不易打发了。
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充满矛盾、内心敏感,而又不甘沉沦的人。负重劳作苦不倒自己,超负荷工作忙不倒自己,伏案笔耕累不倒自己,生存压力摧不垮自己,反而是节日的悠闲,周末的轻松,每每使自己深感无聊和难熬,倍觉疲惫不堪、萎靡不振。这,也许就是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吧。
无可否认,对我这样一个所谓事业上的忙人,闲就是一种解脱,一种轻松,一种快乐。哪个忙人不喜闲呢?闲者的妙处只有一直忙着的人才能真切地去领略,而忙者的滋味却是一直闲着的人无心去品尝的。
闲上添闲,闲亦烦心;闲而不闲,闲亦怡情。自己真正的喜闲之时,却是以不闲为闲之日。俗话说:“忙里偷闲”,我是反其意而用之,闲里偷忙。自己不喜欢的忙,往往是一种精神负担,只有闲中“偷”来的忙,才会转化为一种全身心的愉悦。于是,无论是节假日或周末,我都会尽量找一些闲事儿让自己忙着。或晨练,或爬山;或写作,或会友;或看书,或阅报;或上网,或出游;或吟唐诗,或写家书;或寻奇石,或觅古迹……如此这般一忙,我的闲暇反倒有趣而轻松了。渐渐地,我的假日之闲便有了乐趣,周末之闲便有了寄托,人也精神了,心也安妥了,日子也充实了。
任何事物往往都是互逆互补,对立统一的,辣须甜调,守须攻辅,以不闲为闲,才会闲出滋味,闲出怡情,闲出乐趣,也才会朝无虚度,暮无空闲。
我觉得,要在闲时做一个真正的闲者,就要清醒地打开自己的爱好之门,让自己爱好之树木上长出新叶、开出花朵、结出硕果。这样,才能使“门”与“木”组成的这个闲字,真正体现出它的意义。怕就怕自己除了爱好工作别无其他爱好,除了在闲中闲着,就不知道该怎么闲了。无爱好就会在闲中百无聊赖,闲出毛病,有了爱好才会品出闲时的种种妙处。
人,不可不闲,不闲之闲最妙;人,不怕不闲,不闲方为闲者。闲者不闲,不闲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