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16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头版 大山深处的修路愚公 广告 宋生贤的风节 “修路腐败”缘何“前腐后继” 2003,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省占其三

当前版:第A1版:北国周末-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头版
01

2003,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省占其三

由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等单位联合评出200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省占三个,分别是“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遗址考古”、“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遗址考古”、“周原铸铜遗址发掘与周公庙遗址发掘”。

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发掘到27件西周青铜器,计有鼎12件、鬲9件、盘、盉、匜、盂各1件。均有铭文,总数为4048字。铜器的铭文记载为西周史的研究,比如西周年代、官制、周王谥号以及西周铜器断代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材料。尤其是〓盘铭文,不但记出了周代十一代十二王,特别是孝王,是第一次见于金文。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意义重大。

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遗址是唐代帝陵陵园建筑遗址中首次发掘的一组完整建筑群,对于一些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如庑殿式大门、覆瓦的夯土围墙、列戟廊的推定等。著名的“昭陵六骏”石雕残块发现4件,其中2件马腿、马蹄残块可与现藏碑林博物馆的“青雅”、“什伐赤”两匹马残部相拼接。在陵园树立等身大的十四国蕃君长像,也被乾陵模仿,移至南司马门外,增至60余尊,并发现蕃酋雕像……这个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唐陵陵寝制度发展与演变,陵园布局和结构、唐代建筑的形制和建造工艺均有重大意义。

周原铸铜遗址发掘与周公庙遗址发掘。周原铸铜遗址发掘所获最为重要的遗物均是数以千计的陶范。其中部分陶范上有精美的纹饰。有兽面纹、龙纹、凤字纹、窃曲纹、云雷纹和涡纹等。另外,对于西周时期的铸铜工艺形成了苦干重要认识;而周公庙遗址发现周代甲骨两片、其中一号甲骨上刻17字,二号甲骨上有38字,后者是迄今为止所见字数最多的周代甲骨。改变了学术界对于周人甲骨的认识,尤其是其中的月相纪时“哉死霸”等内容为首次发现,不但补充了传世和出土文献之所缺,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对周初历法的传统认识。

本报记者 柳江河

眉县杨家村出土的青铜器“〓盘”。

周原铸铜遗址发掘出的“车马坑”

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遗址放置“昭陵六骏”和“十四国藩君长”石刻的长廊遗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