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16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人物·读书 北大校长马寅初轶事 梁启超不卑不亢联 丹心换得美山川 生命历险的启示 先“吃饱”后“反刍” 私淑弟子 借书有德 小人物的“韦编三绝” 大山深处的修路愚公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北国周末-人物·读书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人物·读书
04

北大校长马寅初轶事

(西安) 张华

马寅初是1949年后北大第一任校长。1948年底,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北大校长胡适乘飞机到了南京。解放军进入北平后,起初各高校只设校务委员会,北大校务委员会以汤用彤、许德珩、钱端升、曾昭伦、袁翰青、向达、闻家驷为常委,汤为主席。1951年,任命马寅初为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以北大、清华、燕京三校文理科系组成新的北京大学,迁往燕园,仍以马为校长。

过去大学校长极有清望,社会地位很高,而北大校长尤甚。北大建立时称京师大学堂,校长叫管学大臣,他不仅主持北大校政,且主管全国学务,实际上就是后来的教育部长。1946年胡适到北平就任校长,华北当局第一把手李宗仁亲到机场迎接。新政权对北大校长遴选也极慎重:马为三级干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席、(主委为陈云,另一副主委薄一波列马之后)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官位显赫。派这么大的官来北大总会满意了罢?然而不然。有些名教授如化学系的傅鹰还以为他学问不够,搞政治活动太多。这时马就不客气摆起老资格了:“五四时期我就是北大的教务长,现在还不能当校长?”一句话把大伙镇住了。汤用彤当副校长,当然还得一位党员副校长,教授们提出条件,必须是北大毕业,留过学。党员、北大人、留学生、能担重任,同时具备这四个条件的人可不好找,挑来挑去挑到江隆基头上,他是西乡县人,陕西的乡党先贤,当时正在西安当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长。

马校长当时年过七十,人称马老,但他讲起话来却自称兄弟,这是沿袭下来的一句谦词。他体格健壮,精神抖擞,异常活跃。在校园见到学生即能招呼攀谈,平易近人,也常在全校大会上做报告,兴之所至,无所不谈。当时毛泽东号召三好,他就向学生介绍自己身体好的经验,主要两条:一是淋浴,先是中温,然后逐渐加热,至皮肤不能忍受为止,再逐渐降温,至凉水为止。水温变化,利于毛细血管开合,从而促进健康。二是爬山,每天下午四时驱车至颐和园(离北大不远)万寿山下,由山脚爬至佛香阁。他有时还爬香山主峰鬼见愁。这经验他介绍不止一次,所以我五十年后还能清楚记得。

马老还要把这经验发表在学报上,主编翦伯赞以为北大学报是要同世界著名大学交流的,这介绍经验的文章学术性不太够。伯赞先生敢于顶撞校长,马老也不以官大强加于人,都是前辈风范。但马老总还有点悻悻然,他又在大会上提到此事:“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这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怎么不是学问,他翦先生年龄比我小,一到校务委员会(翦为历史系主任)上就打瞌睡,不锻炼身体之过!”七十老翁如赤子,天真之态可掬。

马老常请大官名流来北大讲演,学子得益匪浅。名流好请,到北大讲演提高了知名度,而大官难,据说马老向毛泽东要来尚方宝剑,请谁到北大讲演都不能拒绝,周恩来、薄一波等显要都登上北大讲台。1955年亚非会议后,本来也是要请周来的,因周太忙,来了陈毅副总理。马老介绍说:“陈毅同志是北大校友,是赫赫有名的将军,也是一位诗人。”马老带浓重嵊县口音的普通话不地道,诗字咬不准,还闹了点误会。陈毅讲话四川口音:“马老点了名咯,不敢不来嘛!”可见尚方宝剑之说是有根据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