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24日
头版
01

党报须治“三大病”

·毛天祥·

细心的北京市民最近发现,在遍布北京街头的报刊亭能方便地买到《人民日报》等党报了。

曾经“养在深闺”的党报如今也摆上报摊,走进“寻常百姓家”,在形式上已经走上了“亲民”的路。其实,党报不但要在形式上走近老百姓,更应该在内容上考虑做相应的版面改革,从而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走进人民群众的“心”中。

党报要想真正“上路”,首先就应该力治“聋哑病”,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喉舌功能。党报只有增加人民群众活动的报道的比重,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头条”、“让鲜活的新闻上要闻版”、“在要闻版上给人民群众以重要位置和更多版面”,才能有所作为啊!

党报要想真正“上路”,其次还得力治“结巴症”,注意新闻信息发布的充分性和透明度。但有些地方党报却忽视了对权威信息的充分发布,或放弃了对重要信息的深度发掘。吞吞吐吐,如何让受众喜欢呢?

党报要想真正“上路”,第三就得力治“官样病”,大力改进文风,给读者以亲切感和亲近感。毫不客气地说,目前有些党报用“三个较多”和三个较少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官话、套话较多,公文式的报道较多,简单重复的现象较多;相对应的是,新鲜活泼的群众语言较少,群众实践中的鲜活事例较少,新闻报道手法的创新较少。试想,如果一个人讲话老是打着“官腔”,又怎么让人感到亲切,感到生动呢?

事隔多年,马克思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依然振聋发聩:“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