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四大因素
造成我国煤炭供应局部偏紧
据新华社电 今年前5个月,我国煤炭库存继续下降,4月末全社会库存降到9800万吨,是20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电煤供求形势更趋严峻。中煤能源集团总经理经天亮分析说,需求旺盛,后劲不足,运输制约,价格矛盾等四大因素造成我国煤炭供应局部偏紧。
首先,经济增长对煤炭的需求旺盛。2003年我国GDP增长9.1%,重工业增加值高于轻工业4个百分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的增长集中在华东和中部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电力和煤炭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这部分地区的煤炭供应出现紧张。
其次是煤炭供应后劲不足。煤炭工业是基础工业,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我国“六五”“七五”“八五”新开工煤矿建设规模都在1.2亿到1.5亿吨左右。但“九五”期间减少到3370万吨,是“六五”“七五”“八五”时期的30%,导致“十五”前三年煤矿投产规模过小,产量增长有限。
三是交通运输的制约。今年前5个月,全国铁路日均装车9.76万车,货车满足率由去年同期的52%下降到35%左右。各主要铁路线已经超负荷运行,大秦线能力利用率已经达到120%,石太线已经达到114%,丰沙大线达到115%,京原线达到105%。
四是电煤价格没有理顺,发电企业要求的低价供应煤炭紧张。尽管国家从2002年开始取消电煤指导价,但电力企业不接受市场煤炭价格,电煤价格矛盾一直未能很好解决。以今年为例,全国直供电厂电煤订货2.8亿吨,仅占电煤年消耗量的40%左右,尽管目前全国电煤合同兑现情况非常好,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兑现率超过100%,但其余60%的电煤仍无法满足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