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从“炸油条的不吃油条”说起
□文图/侯玉良
近闻,某市有一卖油条的商贩,每日天还蒙蒙亮时就开始出摊炸油条卖,他炸出来的油条金黄酥脆、体大饱满。由于油条卖相好,所以他的油条既卖得多,又卖得快。令人奇怪的是他从不吃自己的油条。过后人们暗访才知道,此人用的油是对人体有害的潲水油,且在面粉中掺入了起膨松作用的洗衣粉。所以炸出来的油条不仅个大、且酥脆。但他本人心知肚明,绝对不吃自己炸的油条。
生产者不吃自己做的东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腌制酱菜的,用的是工业盐,用染料水浸泡,这酱菜当然自己不会去吃。做干咸鱼的,为防止蚊蝇叮咬,把鱼放在一定浓度的敌敌畏溶液里浸泡一下再拿去晾晒,让什么蚊蝇都不敢靠近,这样的咸鱼当然自己的嘴巴也不会去“靠近”。至于别人吃了会咋样,他可不管。做粉丝的为使粉丝的色泽增白,不惜用化工原料“雕白块”来调制。做豆笋(腐竹)的不仅掺入黄色染料,还为使豆笋的韧劲好、不易碎,竟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化肥“氨水”来调制。还有假黑芝麻、假辣椒粉、毒奶粉……一桩桩、一件件的制假事件使人触目惊心,让消费者惊叹:吃什么才放心!
民以食为天。这是普通百姓最起码的生活要求。我们的政府只有让市民吃上放心饭,才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因此,我们的工商、卫生、防疫、质监、环保等行政执法部门都要认真的履行各自的职责,认真的管一管这些事,查一查这些事。不要等到“专项整治”活动时才兴师动众的查,不能等到非吃出人命来才去抓、去罚、去封。平日里就要把打假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一旦发现制假行为就要果断出击,查源头、端窝点,做到除恶务尽,决不姑息。这样才能培育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只有让“卖油条的吃自己的油条”了,才能给普通百姓创造一个放心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