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蒲白矿务局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综合利用
非煤产业与原煤平分秋色
面对市场时好时坏、资源终将枯竭的现实,煤炭生产企业如何回避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蒲白矿务局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的非煤产业规模由小到大,实力由弱到强,逐步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子。
在该局采访,记者发现这里的非煤产业目前主要有电力、水泥、高岭土、机电、矿建、建筑安装、铁路运输等。据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非煤产业的从业人员有2700余人,产值几乎与原煤主产业平分秋色。蒲白矿务局发展非煤产业的特点是:立足煤炭,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具体地说,他们的产业发展思路为:利用“煤矸石——发电,粉煤灰(电厂炉渣)——水泥,煤矸石——高岭土”,初步形成了综合利用的产业群和产业链,构成了电力——水泥——高岭土深加工的三大支柱产业。随着规模的壮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蒲白矿务局非煤产业起步于1986年前后,当时该局及下属矿、厂的多种经营项目纷纷上马,有饮料、化工、金钢石、玻璃纤维、石油开采、特种水泥等项目。由于市场调研不够,致使有的项目还未投产就夭折,有的虽投产但因成本高、销路不畅而被迫停产。在汲取了过去的教训后,该局从1993年以来逐步理顺了思路,确立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重点开发电力、水泥、高岭土等相关项目,突出效益壮大非煤产业”的基本方针,并从建设资金上给予倾斜。从1993年到2003年间,共计投入资金1.9亿元,主要对水泥、电力、高岭土等项目进行了配套和改扩建、技术改进,使其逐渐成为该局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中的“下角料”,不少煤矿企业都是矸石成山,无处堆放,且占用土地,污染环境。蒲白局上世纪90年代建成2.4万千瓦的矸石电厂以来,以矸石代替煤炭发电,每年消化矸石10万吨以上;鉴于矸石电厂每年要产生10多万吨的粉煤灰和工业炉渣,为此该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攻关,取得炉灰、渣掺合料试验成功,不但解决了电厂废渣排放和污染环境问题,而且每年节约资金11.8万元;该局利用煤矸石生产的高岭土,是陶瓷和化工工业原料,这一产业两年前上二期技改工程后,已形成4500吨的高岭土生产能力,仅此项每年利用矸石量达3500吨。近年来该局又通过技术革新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有力地保证了“变废为宝”经营思路的实施。据介绍,蒲白矿务局非煤产业产值1993年为2131万元,2002年突破了亿元大关,去年为1.4亿元,今年截至8月份为1.14亿元。该局2005年的规划目标是:原煤和非煤产值各达2亿元。 (明烛)